首页 理论教育 袁家村:保留古朴特色的乡村旅游新面貌

袁家村:保留古朴特色的乡村旅游新面貌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现在的袁家村古香古色,传统特征明显,其实这是发展乡村旅游以后的新面貌。伴随村庄的发展壮大,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遵循统一的乡村景观塑造理念,村中“新”“旧”建筑和谐并存,保留并还原了乡村的古朴特色,袁家村“真实”的乡村空间不断被生产与放大。保留乡村的文化遗产,重新挖掘并展现几乎消失的传统,是袁家村塑造怀旧空间氛围、重建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

袁家村:保留古朴特色的乡村旅游新面貌

陕西袁家村,一个原本普通的关中小村落,自2007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相继获得“AAAA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殊荣。2018年袁家村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袁家村所在的关中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遗址遗迹众多。袁家村作为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村庄,其文化习俗和历史底蕴与周边其他村庄并无二致。然而,现在的袁家村古香古色,传统特征明显,其实这是发展乡村旅游以后的新面貌。

2007年以前的袁家村是个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弱病残守家,萧条破败,没有生气。村子东西一条街,南北两排房,既没有绿水青山的美景,也没有古镇老村的风貌,搞旅游没有任何可资利用的先天资源和独特优势。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后也认为袁家村根本不具备搞旅游的条件,建议另找出路。

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超越成见,大胆创新,提出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他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化平凡为神奇,觅商机于寻常。与一般乡村旅游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人造景观作为吸引核不同,郭占武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资源,从乡村的传统习俗中挖掘资源。今天享誉全国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各式建筑鳞次栉比,美不胜收,实在是在一片废弃的旧厂区和荒沟荒地上建成的。

作为一个曾经发展过乡镇企业的村庄,袁家村本身没有古建筑,袁家村目前的康庄老街、小吃街、作坊街、回民街、祠堂街、书院街等古香古色的“老街古巷”,并不是历史遗留,其中一部分“老建筑”是以“修新如旧”的方式建成;另一部分建筑则是村里从山西等地整体购买明清时期遗留的古民居,整体拆迁搬运后再在袁家村按照原貌重新建造。最早建造的康庄老街虽然对房屋的设计和用料完全遵循明清建筑的设计规则,但是由于资金限制,街道路面是用现代工艺加工的石板铺成。在袁家村扩建过程中,由于有了更为充裕的资金,所以更加注重对街道细节的打造,在祠堂街、书院街、回民街的建设过程中,所有的街道都选用民间收购上来的青石板,不再用加工厂生产的石材。后期所建设的房屋及街道的复古特征更为突出,被农民弃之如敝屣的老建筑,在袁家村建设者的眼里都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袁家村的“老建筑”除了从外地整体搬迁过来重建的老房子之外,另外一部分全部是2007年以后陆续建成的,村中的房子“新”“旧”并存,但是并没有不协调的场景出现。

袁家村在乡村景观塑造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控非常严格。比如,建筑的木雕以手工雕刻为主,采用松木质地的实木方木,整体使用榫卯结构的制作工艺,制作精良。除此之外,散布在院落和街巷之中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在工艺上也极为考究。村内点缀的传统农具、大车、石槽、磨盘、拴马桩等景观小品,与整体环境相得益彰,体现出古朴的乡村特质,形成了乡土特色的旅游体验产品。

另外,引导标识的招牌也是精心设计,材质选用木材青砖、粗布等,符合当地的乡村气息。伴随村庄的发展壮大,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遵循统一的乡村景观塑造理念,村中“新”“旧”建筑和谐并存,保留并还原了乡村的古朴特色,袁家村“真实”的乡村空间不断被生产与放大。一个逝去的世界得以在袁家村完美保留。

乡村拥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村民保持着简单淳朴的生活方式,这为城市人群提供了一个精神原乡,也对拥有乡土情怀和小资生活情调的人群产生了极大吸引力。古镇、古城、古村落受到游客的青睐,怀旧情绪及其引起的怀旧消费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经济现象。乡村中的老建筑是游客怀旧情感的重要来源,借助建筑内部的装饰风格、氛围营造以及摆放的物品等能够在深层次上满足游客的怀旧体验。

袁家村康庄老街(www.xing528.com)

有了能勾起人们记忆与想象的乡村环境与景观这个吸引游客的前提,袁家村以关中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等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为内涵,建成了村景一体、具有“真实”感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在这里,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关中老建筑,磨盘、老井、耧车、簸箕、古庙、大树等乡村传统元素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呈现出的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传统乡村景观特征。游客可以在村内长时间、多角度、全方位、零距离体验村民生活的真实性和独特魅力。

这些古老的物件结合传统的建筑风貌,把袁家村塑造成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氛围的空间。老物件的展示和陈列显示的是人们对过往历史的敬仰与怀念,这些老物件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存留至今,让人们对它们尤其欣赏。

袁家村对各种乡村“古物”的利用,烘托出了乡村的原始风貌。这些原本看似毫无价值,甚至被遗弃的乡村老物件,已经成为袁家村乡土文化的象征符号。保留乡村的文化遗产,重新挖掘并展现几乎消失的传统,是袁家村塑造怀旧空间氛围、重建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老建筑不仅仅具有物理上的功能,同时还是“心灵故乡”,借助老建筑,可以激发游客对乡村的“遥远思念”,从而把在场与缺席、感性的当下与历史的过去交织在一起,满足了游客对“他者”“差异性”的体验追寻,并形成一个“真实”的乡村。这种乡村景观的真实感是通过将乡村的传统的符号、价值和模式选择出来,在此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并使之成为新的吸引物,是对传统元素的创造性转化。

为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乡村体验,袁家村不仅充分发掘关中文化,同时还植入了异地元素。因为气候等自然条件,过去关中人没有在户外喝茶休闲的习惯,但是袁家村借鉴成都的经验,在室外布局了多个茶馆,通过这种打造一个小环境、营造一个小场景的方式,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江南、蜀中,品茗、听戏、按摩、采耳、歇息。茶馆很快就成为游客的最爱,周末、节假日一座难求。

袁家村露天茶馆

郭占武及其创新团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到总体规划、街区布局,再到店面风格、产品包装,都以创新为准则。今天游客流连忘返、陶醉其中的康庄老街、作坊街和小吃街,既是传统的继承,更是创新的发展。用一条蜿蜒曲折的老街再现乡村生活,汇聚关中美食,传统手艺、真材实料、现做现吃,让游客目睹一碗面从食材加工(面、油、醋等作坊)到手工制作(小吃街店铺)的全过程,体验袁家村“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真人秀和现场版,就是一大创新。各个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宿客栈,个性鲜明、推陈出新的文创工作室,洋溢着农家气息的作坊店铺,无不体现创新者的奇思妙想和匠心精工。袁家村将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安排在景区下棋玩牌,再做些力所能及的卫生保洁,这么做不仅为景区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民俗趣味,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袁家村风貌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如何让文化以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让普通人感知到、体验到,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发展路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并让文化场景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这样,才能唤醒游客记忆,使游客与旅游地产生共鸣,也能让游客在特定的场所内感受到强烈的文化磁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