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疲软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世界各汽车企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多家车企都卷入了关厂裁员大潮。如果说2019年的“关厂裁员”与“瘦身健体”还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新技术与新趋势的主动革新行为,那么2020年以来的裁员、降薪、停产等举措则更倾向于被迫避险自保。有别于之前传统车企独自承受转型阵痛,疫情致使新能源车企、零部件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均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1.欧洲车企
在欧洲,雷诺汽车集团为了渡过营收、销量、利润下滑带来的危机,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缩减20亿欧元开支,计划在全球裁员约1.5万人,受到波及的员工占总体员工比例近10%。其中,雷诺计划在法国本土裁掉4 600人,并准备对当地的14家工厂进行重组,此举或导致其中4家工厂关闭。
虽然雷诺表示不会采取强制措施辞退员工,鼓励员工通过自愿离职、提前退休等方式离开,但这仍然引起了法国政府与当地职工的强烈反对。约8 000名职工聚集雷诺位于在法国北部的莫伯日雷诺工厂外抗议公司此次的裁员计划。除了在法国本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雷诺还叫停了摩洛哥和罗马尼亚的产能扩张计划,其在俄罗斯地区的产能也存在调整的可能。
2.美系车企
在美国,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等美系车企巨头也没有停止其缩减策略。
通用汽车为了实现公司到2020年将年成本降低60亿美元的目标,2018年起通用汽车实施了十年来首次大规模缩减计划,也代表着全球车企规模化裁员的开端。具体措施为计划在全球裁员15%,将管理层人数缩减25%、薪资制员工及合同制员工的人数降至15%,累计影响约14 700人。
同时,受疫情停工影响,6.9万名员工临时减薪20%。为了增强核心业务,提高成本效率,通用决定陆续关停全球范围内的7家生产基地。继放弃俄罗斯市场、关闭韩国群山组装厂之后,通用汽车宣布将进一步缩减公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销售、设计和工程部门的规模,并预计在2021年前逐步停止澳洲霍顿汽车品牌的销售。
3.日系车企
受全球疫情影响,日系车企也不得不通过加大降薪和裁员力度等措施渡过难关。
在陆续关停日本国内工厂,要求部分员工暂时下岗之后,日本车企又将裁员计划延伸至海外。作为率先关闭美国部分工厂的日本车企,本田汽车于2020年4月宣布暂时辞退一万名美国工人。同一个月内,日产汽车也暂时解雇了北美地区几乎全部一万名员工,主要涉及田纳西州士麦那装配厂、德凯德大型动力总成工厂和密西西比州坎顿装配厂。
由于美国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5月起本田在北美的停产范围逐渐扩大,涉及17家工厂、近3万名员工。日产汽车也表示要在英国、西班牙、印尼等地实施新一轮的关厂裁员计划。
4.新能源车企(www.xing528.com)
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难以抵御此次全球危机。
在疫情之前,特斯拉也曾有过裁员举动,2019年初,特斯拉CEO 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宣布将裁掉7%的全职员工,从而实现生产率的提升和扁平化管理。3月以来,特斯拉先后爆出降薪、裁员等消息,不仅决定让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和纽约的工厂停产,还宣布遣散数百名临时工。
此外,媒体曝光特斯拉内部邮件称:针对美国地区,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员工降薪幅度将达到30%,董事级以上级别员工降薪幅度为20%,而其他员工将降薪10%,同时暂停工资调整和股权激励。对于非美国地区的员工,工资削减也均在沟通之中。
5.零部件供应商
市场疲软与疫情停工,也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9年以来,包括博世、大陆、奥托立夫等在内的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也相继公布了支出削减计划。大陆集团宣布在未来十年内进行结构转型,预计将裁员2万余人。
采埃孚对外发布了一份战略备忘录称,由于疫情导致需求下滑,计划在2025年前裁员1.5万人,约占目前总员工数量的10%。
无独有偶,瑞典汽车安全气囊制造商奥托立夫由于2020年4月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同比下跌89%,表示将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减少开支,计划在已经减少1 400名员工的基础上继续裁员。
6.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寒冬之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和研发压力,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裁员减负。
2020年5月,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决定裁员8%,共计140余人,包括一个位于加州帕萨迪那负责开发激光雷达技术的工程团队。包括Zoox、Ike等在内的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也分别在疫情之中解雇约百名员工。美国自动驾驶长途货运企业Starsky Robotics则由于缺乏资金宣布倒闭。此外,曾大力投资自动驾驶业务的网约车巨头企业优步也宣布缩减自动驾驶业务投资,同时关闭全球45个办事处,并进行大规模裁员涉及670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