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个国家均在加快汽车电动化转型步伐。挪威、英国、法国等改革相对激进的欧洲国家相继出台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2019年4月,欧盟发布了史上最严碳排放标准《2019/621文件》,不但加大了碳排放降幅要求,而且加重了罚款力度,将欧洲对汽车废气排放的标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此标准的出台对奔驰、奥迪、大众等欧系车企产生了较大影响,倒逼传统车企走上新能源的道路。
同时,中国市场政策条件完善、消费者接受度高,成为拉动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强劲引擎,各大车企的电动化战略也均瞄准了中国市场。国际巨头汽车企业近两年一改之前的保守态度,纷纷针对中国市场发布电动汽车产品规划,加速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例如,大众汽车计划从2021年在中国推出一款纯电动SUV,以挑战特斯拉的Model X 系列。丰田极为重视中国市场,不仅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将中国市场与其他亚洲市场分开,还率先在华发布新款纯电动汽车。
除此之外,各大车企还积极在华设立汽车生产或电池生产工厂,以进一步争夺中国市场。例如奔驰持续加大在华投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已在京落成,拥有整车制造体系。本田进行了产能重组,停止在阿根廷生产汽车,转而在华投建新能源工厂。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电动化提速”一度成为2019年全球传统汽车企业的关键词,各个车企或主动或被动地迎来了电动化变革浪潮,陆续发布了电动化时间表。由于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四条技术路线均未完全成熟,对于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已经独占鳌头的老牌传统车企来说,在向新能源过渡的过程中,难免会面对推进电动化战略与保持公司财务健康的平衡问题,众多车企也正处于转型的阵痛阶段。
1.大众:“排放门”阴影下的全力转型
为了挽回“排放门”对企业造成的持续不利影响,大众汽车集团在近几年不断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
2019年,大众发布了2020—2024五年投资规划,计划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投资600亿欧元,其中330亿欧元将用于电动化,彰显了其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大众表示将在德国、中国、美国和捷克一共建设8个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车生产基地,以实现到2025年通过MEB平台制造1 0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到2029年,大众预计为市场带来75款纯电动产品,并将纯电动车的累计销量提升至2 600万辆,其中包括2 000万辆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和600万辆基于PPE平台的高端电动车。
作为电动化战略的一部分,大众格外重视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已与瑞典、韩国、中国的几家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先后采取外购、合资、自建工厂的电池生产与供应方式,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可控。(www.xing528.com)
2.宝马:转型路线或面临抉择
不同于大众汽车的“激进”转型,宝马则显得相对稳健:没有押宝纯电动路线,而是秉持内燃汽车制造经验,着力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打造支持不同动力系统的通用化平台。灵活的生产线与通用化平台有利于现有工厂的平稳转产、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如此一来可以减缓转型阵痛。
按照计划,到2025年宝马预计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含13款混合动力车型和12款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欧洲销售的车辆中新能源车型数量占到一半的目标。同时,宝马也十分注重电动化人才培育,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宝马员工接受了电动化相关的培训课程,这也将有利于宝马未来在电动化领域的转型与优势。
但2020年年中,宝马的新能源转型路线受到了来自内部的质疑,宝马集团工会表示,如果想在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宝马需要开发纯电动平台。而集团官方尚未回应,目前是否会选择纯电动路线尚无定论。
3.日产:化被动为主动
作为一家老牌传统车企,日产在电动化领域的布局曾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日产发布了一款名为“聆风”的纯电动车,并且多年保持着全球最畅销电动车的称号。随后发布的日产智能出行理念中,也体现企业对智能动力的重视:即强调追求零排放,要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
然而,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兴起及传统车企的纷纷转型,日产的领先优势似乎难以保持。2019年全年,特斯拉Model 3的全球销量是日产聆风的四倍左右。
面对此种境况,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进行大量投资用于其全球工厂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改造,以助力打造新一代电动化与智能化车型。首期330亿日元投资将用于枥木工厂,并逐渐扩展到日产汽车在全球的其他工厂,枥木工厂的技术改造计划于2020年完成。
此外,日产在2020年公布的“企业转型计划”中宣布:未来四年将聚焦包括电动化车型和SUV 车型在内的核心优势,而最新推出的纯电动SUV车型Ariya正是朝此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