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成立并购重组:化解难题

技术成立并购重组:化解难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新车辆需满足续航里程不低于300公里等条件,奖励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2019年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三方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目前来看,蔚来汽车定位豪华车,主打服务体系;理想汽车主打增程式技术;小鹏汽车则定位为中高端电动车,主打智能化。此外,小鹏汽车在2019 年累计交付量为16609辆,其中配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中高配车型占比为92%。这主要依托于其对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投入。

技术成立并购重组:化解难题

1.行业洗牌,头部幸存

2019年是造车新势力们的交付大年,具备交付能力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迈过第一个造车门槛,转而向量产和质量发力。而继续推迟交付或者不具备交付能力的新势力,则基本注定会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

目前来看,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头部企业,因此,蔚来、威马、小鹏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金额虽然低于规划,但依旧被资本市场信任,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依靠。

在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威马汽车有其不同之处,除了面向个人消费者,它还享有政府的采购支持。2019年7月,威马汽车成为首家进入浙江省政府采购云平台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在随后的15届全国政府采购集采年会上,威马EX5还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政府采购新能源首选车型”的奖项。政府的采购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威马汽车的稳定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造车新势力都在回归传统。整车制造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从产品定义到造型、工程、采购、质量管理销售、用户运营,不能有一个地方是短板。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着手构建自有产业链。

2019年行业大洗牌后,中国造车新势力格局逐渐定型。优胜劣汰下,有限的社会资源将被重新分配,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政策相助,国企入局

2019年,我国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宏观规划,确保其长远、高质量的发展。

2019年12 月3 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就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要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

具体到地方,2019年7月,北京市出台奖励政策,针对2018—2020年到期报废、更新为纯电动车的出租汽车,最高可补7.38万元/辆。更新车辆需满足续航里程不低于300公里等条件,奖励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目前,北京已有1 000多辆纯电动出租车上路运营,预计到2020年底将带来至少2万辆的市场需求。这些政策措施,都致力于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以及平稳发展。(www.xing528.com)

除了政策相助,许多国企、央企也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新势力携手成长。

2019年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三方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央企、地方国企和新创民企三方混改的案例,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在新江铃控股中的股比分别为50%、25%、25%。

对于2017年才入局的爱驰汽车来说,这次混改不但解决了其生产资质问题,且背靠央企、国企,后续的资金支持也得到了保障。此外,爱驰汽车还实现了对陆风汽车的控股,也就是说,它通过此举切入传统燃油车领域,实现两条腿走路,分摊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风险。

3.技术与服务是王道

从长远来看,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在经济增长放缓,补贴退坡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依旧是造车新势力面对的难题。

同质化的问题需要技术来解决,而消费者则需要个性和服务来吸引。与跨国车企一样,造车新势力也在致力于差异化发展。目前来看,蔚来汽车定位豪华车,主打服务体系;理想汽车主打增程式技术;小鹏汽车则定位为中高端电动车,主打智能化。

以蔚来汽车为例。蔚来汽车的客户关系经营得十分成功,这与其注重售后服务分不开。自2018 年8 月起,蔚来汽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NIO House,目标打造一个以车为起点,分享欢乐、共同成长的社区,吸引用户加入。此外,基于移动互联网,蔚来汽车还推出的“一键加电”和“一键换点”服务。其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一键加电”服务总数已达到10万次。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蔚来还正式将“一键加电”服务对外开放,其他品牌电动车用户也可使用。

理想汽车则主打增程式技术,这项技术可以缓解消费者一直担忧的纯电动车的里程和充电问题。此外,小鹏汽车在2019 年累计交付量为16609辆,其中配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中高配车型占比为92%。其数据显示,有90%的用户每月主动使用自动驾驶,有97%的用户每月主动使用语音功能。这主要依托于其对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投入。

2019年,是造车新势力艰难求生的一年,但头部企业格局渐成。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定道阻且长,造车新势力面对的未知挑战注定还有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