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升级之路:挑战与机遇

转型升级之路: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与此同时,在中国汽车转型升级“向上走”的过程中,也要谨防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深入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之中,且目前供需较为平衡,在最为核心的传统制造部分,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随着汽车业向智能化转型,涉及这一部分的电子信息部件,还有一部分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没有掌握或者是不够成熟的,这也是未来中国汽车业可能要面临的最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转型升级之路:挑战与机遇

客观评判,我国产业门类健全、中间产品贸易活跃、需求市场规模庞大、劳动力素质高,决定了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与此同时,在中国汽车转型升级“向上走”的过程中,也要谨防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1.产业链末端技术风险

近两年,全球经贸和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产业安全被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随着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兴起,特别是前沿互联网的崛起和蓬勃发展,汽车产业正在探索转型的路上前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这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深入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之中,且目前供需较为平衡,在最为核心的传统制造部分,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但同时,汽车产业链条长,意味着产业链末端的技术空白或风险传导速度会慢一些,不太容易被发现,整车厂也不太容易感受到来自零部件供应链末端的潜在危机。

目前中国的整车厂很重视整车系统、车身、底盘等方面的创新开发。但是随着汽车业向智能化转型,涉及这一部分的电子信息部件,还有一部分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没有掌握或者是不够成熟的,这也是未来中国汽车业可能要面临的最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对此,应尽快实现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安全可控。一方面,应立足本国,尽快寻找替代产品;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领域,汽车主机厂与海内外的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前布局创新、研发、试制等环节,共担风险、共同发展。

2.行业洗牌持续加速

在某种程度上,从2018年开始的车市下行,预示着新一轮洗牌期即将开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受市场预期恶化、信心不足的影响,部分购车需求出现滞后。在整个产业中低速增长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首先被“洗掉”。(www.xing528.com)

更重要的是,国内汽车生产依然存在着过多过散的问题,整个汽车产业的企业总数很多、产能规划宏大,表面上一片繁花似锦,但产业整体却大而不强。

仅以新能源与新势力造车为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就有200多家,新造车企业数量也超过了100家。但真正能推出成熟的、被市场认可产品的企业,比例并不算高,能真正实现盈利的则更少。

从企业产能利用率来看,一般来说,汽车业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区间为79%~83%,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足;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下滑3.8%。这说明中国汽车整体产能的利用率已跌破“安全线”,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处在产能停摆状态。

从国内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显示出中国着力优化汽车产业结构的努力与决心。

对内,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于2019年1月开始施行,鼓励汽车产能利用率低的省份和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和资金投入,加速僵尸企业清退等“去产能”进程,推动行业产能的总体平衡和结构优化。对外,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越开越大。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允许特斯拉上海独资建厂……更多优质的“鲶鱼”被引入。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在去产能、产业转型升级、小部分自主品牌企业经营问题加剧、低端车领域竞争愈加激烈、合资品牌加大在华市场投入等一系列原因的促使下,中国汽车业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

归根结底来看,这将是一个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与此同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业的兼并重组和产业格局将会具备独有的特点。

比如,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不仅规模庞大,消费需求也非常多样,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市场环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给不同定位的企业共同生存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空间。由此,中国汽车业的兼并重组可能不会像美国、德国一样,只剩下极少数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