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化的代价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选择拥抱电动化并非全无代价。
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由于问世不久,技术尚在进步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对于其续驶里程、安全性能和充电桩配套等方面存在诸多疑虑,导致市场接受度远不及传统内燃机汽车。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超过9 000万辆,但电动汽车只占220万辆左右。即使是在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较高的欧洲市场,从2019年的新车销售数据来看,每百辆新车中也只有两辆为纯电动汽车。
更重要的是,由于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成本依旧较高,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制造成本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作为以营利为目标的生产主体,整车厂需要在减排达标和利益最大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特别是对于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已经独占鳌头的老牌传统车企而言,其在向新能源过渡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利润下滑的阵痛阶段。
比如,奔驰时任财务副总裁就曾公开表示,在纯电动汽车推广初期,部分车型的利润率只有内燃机汽车的一半。
在此情况下,汽车企业不可能轻易放弃内燃机汽车这一大块利润,更有不少企业多年来都是依靠传统汽车板块创造的巨大收益,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持续“输血”。
如果发展传统汽车无法满足监管排放要求,而汽车企业又不愿投入精力和资金优化内燃机节能技术,在巨额利润与违法成本的两相权衡下,不免有企业生出侥幸心理,最终演变为各类造假行为。
正因如此,2015年“大众排放门”事件才引发轩然大波。在过去五年时间,大众汽车排放作弊事件余波未平,尽管已经付出超过3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 400亿元)代价作为罚款与和解资金,但全球范围内针对大众汽车的相关调查指控仍未完结。与此同时,不断有更多车企卷入造假旋涡:宝马、奔驰、日产等一批全球闻名的汽车品牌均未能幸免。
进入2020年,韩国率先掀起了汽车界新一轮打假风暴。5月,韩国环境部以“尾气排放数据造假”为由,对梅赛德斯-奔驰、日产和保时捷三家车企处以总计79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的罚款。
其中,对梅赛德斯-奔驰的处罚金额高达77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这也是韩国迄今为止在同类问题上开出的最高罚单。
据悉,涉及这次造假事件的约4万辆柴油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或是氮氧化物排放量与认证测试数据不符,或是尾气排放再循环装置停止运转。其中,12款奔驰品牌车型的实际氮氧化物排放量,居然高出认证数据标准的13倍以上。
这并不是韩国首次重拳打击造假车企。2019年1月,韩国首尔法院就曾对宝马韩国公司处以14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 414万元)的罚款,因为宝马方面在向韩国政府递交的文件中,伪造了约3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数据。(www.xing528.com)
除了高额罚单,首尔法院还对参与排放认证的多名宝马韩国公司员工判处了8至10个月不等的监禁。
在中国,国家环保部门于2018年发出了严查重罚车企造假行为的一个明确信号。由于被核查出存在排放造假和超标现象,监管部门对山东两家汽车制造公司开出了总计3 877 多万元的罚单,亮明了中国对超标排污、弄虚作假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目前,北京、上海等多地已陆续针对机动车环保生产一致性展开核查执法工作,暴露出一些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不局限于排放造假:轻者玩忽职守、错报信息;重者以次充好,知法犯法。
2019年7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针对江淮汽车“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等造假行为,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被罚金额超过1.7亿元。
3.环保之剑仍将高悬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加剧的事实,加速节能减排不仅是汽车业的共同目标,更是所有企业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而纵观近年全球环保打假事件,最值得玩味的是一些涉事车企呈现出的“两幅面孔”。
一方面,以大众、宝马、奔驰等为代表的全球知名汽车企业,一直是舆论场上“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新能源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公开场合频频高举环保旗帜,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做足了功课。
但另一方面,在监管视野范围的暗处,这些企业却即刻撕去“绿色面纱”,以或高明或拙劣的策略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偷梁换柱,甚至不惜暗中勾连,在环保减排道路上倒行逆施。
2019年4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006—2014年间,大众、奔驰、宝马及大众子公司奥迪、保时捷结成卡特尔联盟,垄断了两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清洁技术。业界普遍认为,此次垄断旨在刻意阻碍环保创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从各国设置的时间表来看,2020年将成为汽车业实现大幅减排的重要节点。未来一段时间,汽车制造商的达标红线还将不断提升,在监管层面上并不存在讨价还价的空间。
在中国,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各地环保核查力度加严、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持续完善,特别是社会舆论对于排放造假行为的监督意识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民众心中的蓝天梦正越行越近。
而对于所有在华车企而言,需要时刻警醒的是:在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之中,环境问题无小事,容不得半点疏忽或掺假,更没有一丝一毫的法外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