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城市群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大城市功能集聚过度,并且未能与周边城市形成分工、互补与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产业体系;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仍未完全打通,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公共服务与交通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城市群发展的需求。依据本书第四章、第五章与第六章的研究结论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发展与区域均衡发展都需要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追求的不仅仅是工资水平的提高,更加看重公共服务水平。正是因为交通网络城际间的不通畅与公共服务城际间的悬崖式差距,形成了技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隐形壁垒,导致技能劳动力流入后存在黏性,使区域间块状经济分割的局面难以扭转。
人口的空间流动、产业的结构变迁和空间区位选择是发挥城市群力量的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当前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推动虽然在逐渐加快,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主要的一个方面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之所以十九大报告中要把建设制造强国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同提出,正是因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产业区域间发展与产业一体化存在重要的相关性。交通网络的打通,不仅关系到各产业城市间区位的合理分布,还能够加强人才流动,提高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促进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实现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www.xing528.com)
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政府除了应间接主导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进一步打通外,还应改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公共服务悬崖式的差距。政府应该直接主导教育与医疗公共服务,对于经济发达的重心城市,重点在于公共服务质量的“精”而不是数量上的优势,以吸引高精尖人才推动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外围城市,在保证公共服务供给数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财政也应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吸引人才,并逐渐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制度创新,创造交流的密度和浓度,激发城市的活力,带动长期的产业区域间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