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量模型及数据描述简述

计量模型及数据描述简述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设置如下计量经济模型,并按照这一模型进行本章余下部分的回归分析: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Yit代表i省份t年相应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此处主要包括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以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Eit表示i省t年公共支出规模,Xit为控制变量集合,uit为误差项,c为回归常数项。

计量模型及数据描述简述

上文梳理了公共支出对地区产业增长的经济效应理论基础。现有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及其结构对整体经济增长的研究已经十分充分,而本章主要关注公共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对非农产业的增长,并使用中国的数据通过实证层面来判断上述理论机制是否成立。因此,下文首先给出公共支出的规模、结构对地区产业增长的综合效应检验,从而以此作为基础,对下文关于制造业地区差距倒“U”型演化特征做出理论与事实分析的铺垫。本书设置如下计量经济模型,并按照这一模型进行本章余下部分的回归分析: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Yit代表i省份t年相应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此处主要包括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以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Eit表示i省t年公共支出规模,Xit控制变量集合,uit为误差项,c为回归常数项。各变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解释变量

本章这部分实证研究被解释变量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ln(rsec))、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ln(rthr))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ln(rprdc))。沿袭Rodrik(2013)的研究思路,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为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即劳均增加值,也被称为全员劳动生产率。然而,制造业增加值数据在2007年以后的可得性较差,因此本书采用工业总产值除以就业人口作为劳动生产率的代理指标,采用20个有代表性的两位数行业数据加总以代表制造业行业总产值的水平[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第二产业增加值除以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均以1990年为基期使用CPI进行价格平减[6];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以1999年为基期使用CPI进行价格平减。

2.主要解释变量(www.xing528.com)

本章主要解释变量包括各省财政支出占比(czzcr),这一指标为规模总量指标,计算方法为各省一般预算内支出占GDP比重。本章的核心解释变量还区分了财政支出的结构。Barro(1990)将公共支出分为生产性公共支出与消费性公共支出,生产性公共支出进入生产函数影响经济增长,消费性公共支出进入劳动力效用函数影响劳动力的效用水平,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生产性公共支出与消费性公共支出如何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以往的研究将教育支出作为生产性支出,因为其可以改变人力资本水平,从而进入生产函数,但教育水平的高低本身也会影响劳动力迁移的效用。Diamond(2016)将学校的质量作为一类公共设施,认为劳动力是否进行迁移决策不仅要考虑消费私有品,还要消费如教育、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因此,本章并不按照生产性与消费性支出划分,而是按照功能将公共支出划分成三类,具体为维护性支出占比(whr)、民生性支出占比(msr)与建设与发展性支出占比(jsr)。由于地方政府外交支出占比极少,且仅有一部分省份存在外交支出项目,并且有些年份并不统计外交支出这一类,因此本章在维护性支出的衡量上做了调整,仅包含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以及国防支出,这类支出是为了维护国家行政部门安全与正常运转,因此按此命名;民生性支出这里主要包括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科技支出、文化体育与娱乐支出以及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在2009年以后,地方财政支出中还统计了保障房支出,但是为了保障前后年份民生性支出类目一致,本书并没有将保障房支出与环境保护支出纳入民生性支出;建设与发展性支出类目繁杂,近年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较大,本章的处理是将财政支出减去民生性支出与维护性支出的部分作为建设与发展性支出。

3.控制变量

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公共支出变量相关,还与地区特征等其他变量相关,若不进行控制,则有可能因为遗漏重要变量而产生回归偏差的问题。本书主要选择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力资本变量(hc),具体指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地区市场化程度变量(private),具体指地区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总值占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总值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fdi),具体指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额占GDP的比重,原始数据使用相应年份美元兑换人民币的年平均价进行换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衡量一个地区劳动力的质量,因人力资本是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的劳动力供求、房价、工资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地区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结构的转型等。地区市场化程度主要是衡量一个地区非国有资本的占比,市场化程度越高,表明市场竞争越大。一般来说,在不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的竞争会使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达到较为有效率的水平。地区外商投资实际使用额占比衡量的是地区吸引外资、对外开放的程度。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回归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见表3.1。由于2012年以后第二产业从业人口缺失、2007年前后公共支出统计类目变化较大,因此本书此处实证分析中使用2007—2012年除西藏以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回归。对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回归,2011年以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不再统计工业总产值,而是统计工业销售产值,二者口径有所不同,因此关于制造业的回归,本章使用2007—2011年除西藏外30个省的面板数据。

表3.1 公共支出与产业发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