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逻辑是公共民生性支出通过吸引技能劳动力流入引起了制造业收敛,但无论是通过理论机制还是实证检验,本研究仅仅能够解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收敛特征,未能解释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收敛特征。但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劳动力流动同样与资本密集型劳动生产率有着倒“U”型关系,在排除了技能劳动力未能解释的部分,其影响的来源可能在于非技能劳动力流入及其背后的机制,为保证本书前后章节的逻辑一致,笔者在本书中没有进一步去研究非技能劳动力流动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地区差距的效应。
关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地区差距演变趋势的差异化现象,本研究仅仅给出了制造业地区差距倒“U”型特征的解释,并没有解决服务业地区差距在2012年之前持续扩大背后的原因,这也是本书未来研究的方向。此外,人口流动宏观数据的可得性较差,现有数据时效性相对滞后,造成本研究在公共服务“引力”作用、收敛、技术外溢、技能溢价实证检验的技术上受到限制。
【注释】
[1]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得出。
[2]基尼系数由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本书中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数据均来源于此,省际间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采取的是除西藏之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计算时均使用实际值。
[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相应产业增加值除以该产业从业人员,实际值全部是以名义值通过CPI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www.xing528.com)
[4]资料来自“十三五”规划原文:“……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
[5]“十三五”时期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更快发展,服务业的比重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等众多体制改革任务,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定位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数据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