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兜底性保障:为贫困群众发展身心基础夯实

兜底性保障:为贫困群众发展身心基础夯实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衔接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建立多路径的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3%下降到11.9%,累计900多万患者得到分类救治,其中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扩大到21个病种。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包虫病、艾滋病等重大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

兜底性保障:为贫困群众发展身心基础夯实

健康扶贫,协调以卫生部门、人社部门、药监部门、民政部门为主的政策制定主体,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保机构为主的政策执行主体,药品生产供应企业、商业医保、慈善组织为主的补充主体,实现了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政策执行的精准落地和多方力量汇聚共赢。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开展远程医疗和对口支援,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建设,进行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加强母婴保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衔接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建立多路径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构建起医疗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相互协同的健康扶贫格局。[1]

健康扶贫极大降低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为缓解贫困家庭经济压力、提升贫困群众身体素质设定了兜底性保障网。从物质财富角度,短期内,健康扶贫的系列具体措施对因病产生的医事服务费、药费、耗材费用以及其余杂费给予极大比例补助,降低贫困群众财富损失,为贫困家庭及时“止损”;长期看,患病群众身体机能的恢复,对保持其劳动能力、维系经济来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发展能力不恶化的前提下保留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精神的角度,健康扶贫提升了贫困群众以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信心,生产生活更有奔头,实现了“扶贫先扶志”中信心基础的确立。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3%下降到11.9%,累计900多万患者得到分类救治,其中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扩大到21个病种。963家三级医院与所有贫困县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成形,城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被派驻到贫困县县级医院年均超过3万人次。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包虫病、艾滋病等重大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在健康扶贫和其他扶贫措施的帮扶下,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已经脱贫581万户,与全国整体脱贫进度基本同步,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做出重要贡献。[2](www.xing528.com)

[1]方鹏骞,苏敏.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6):60-63.

[2]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协作论坛在京召开[EB/OL].(2018-10-18).http://www.cpad.gov.cn/art/2018/10/18/art_2624_9040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