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既是破解环境约束下扶贫开发困境的不得已之举,又是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主动作为。
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源环境问题。贫困的发生和程度大小与资源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常为资源短缺和环境脆弱的伴生现象。最贫困的人口往往生活在世界上生态恢复能力最差、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西部大量贫困区域在地理空间上与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合,这些地区普遍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贫困与环境约束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根据国务院2010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范围内,限制开发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共有25个,其中西部地区18个。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禁止开发区域[1]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覆盖县级行政单位319个,250个属于西部地区,其中114个是贫困县。此外,世界文化遗产39个,西部地区12个;国家级名胜景区共182个,西部地区71个;国家地质公园共138个,西部地区51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无论是限制开发区域还是禁止开发区域,在西部地区的覆盖范围均比较广泛,生态保护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既是破解环境约束下扶贫开发困境的不得已之举,又是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主动作为。(www.xing528.com)
[1]即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