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解决了人类肉、蛋、奶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畜禽粪便污染物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污染了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等环境,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防止和消除畜禽粪便污染,对于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要科学编制种养循环发展规划,实行以地定畜,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精准规划引导畜牧业发展。推动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通过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方式,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加强粪肥还田技术指导,确保科学合理施用。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鼓励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保障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
2)农膜资源化利用
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局部地区的“白色污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农膜资源化利用十分紧迫和重要。(www.xing528.com)
农膜资源化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我国农膜用总量达260多万吨,其中地膜用量为145万吨,全国农膜回收利用率不足2/3。残膜弃于田间地头,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影响村容村貌。推进农膜回收,生产再生塑料制品,变废为宝,有利于资源节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秸秆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重要生物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不再仅仅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其利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利用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技术、经济、政策等措施,推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615号);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四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2651号),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农村改革40年来,我国农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快速增加,在此过程中,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对农作物秸秆的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利用程度逐步下降,进而导致了区域农作物秸秆过剩现象日益普遍。特别是在每年夏收、秋收季节,一些地方秸秆焚烧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