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内容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内容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生物生产过程及其特点进行归位,形成能够反映“生物个性”的实施标准,横向成为各自体系,纵向则贯穿为农业体系标准内容。2)农业标准化体系与运作农业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基础,农业标准化体系则是农业标准体系得以实现的保障和动力。农业标准化在我国的历史上发展十分缓慢,几乎没有形成应有的理论体系。所以,农业标准化框架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前提和依据。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内容

1)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农业标准体系一般包括如下亚体系:①农资与生产环境标准体系(决定生产基础与生产原料的达标);②农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监督生产过程的达标);③有害生物管理标准体系(外来可控有害因子的抑制);④农产品质量检验认证标准体系(农产品最终认可与质量定级);⑤农业服务标准体系(实施上述四大体系过程中的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生物生产过程及其特点进行归位,形成能够反映“生物个性”的实施标准,横向成为各自体系,纵向则贯穿为农业体系标准内容。

2)农业标准化体系与运作

农业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基础,农业标准化体系则是农业标准体系得以实现的保障和动力。农业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体系,又需要一支强大的、能够依照标准要求实施各个环节的技术督导和实施队伍,还需要营造良好顺畅的管理氛围。硬件体系就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标准体系,例如由有关标准方面的法规、高效贯穿机制、标准质量控制检测体系等构成标准实施的有形框架。保证标准的技术实施,就是要有一支结构清晰、链接顺畅、精明能干的标准推行队伍,能够承担农业标准化的培训、指导及质量把关任务,特别是对农民的标准知识贯穿培训和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管理氛围也不能忽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几乎是一个全民的工程,由于其复杂性和涉及的广面性,注定其实施将与民俗、本土文化及农耕习惯等紧密结合,营造舒畅的管理氛围对任务的贯穿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农业标准化在我国的历史上发展十分缓慢,几乎没有形成应有的理论体系。但在实践中,劳动人民从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性的通用农业操作方法来反映农事的本质,从侧面体现了标准的推进和应用。加入世贸组织后,落后的农业标准形式成为束缚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的瓶颈,国家应及时调整和加强力量,推动农业标准化机构及相关体系的建立,鼓励在农业标准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

关于农业标准化,国外有多个联盟或者协会,如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IPPC)、国际橄榄油理事会(International Olive Oil Council,IOO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 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等,出现过具体的制标方法、注意事项或者标准规则,如质量标准方面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等。这些标准和规则多集中在产品与市场方面,形似企业或行业标准规则。由于我国农业不同于国外农场式的生产体系,我们既要考虑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微观生产指导,又要照顾到地方及国家宏观调控及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特点。所以,农业标准化框架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前提和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