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区

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区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朝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规划》要求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进融合发展。按照功能将融合发展区域分为粮油生产核心区、经济作物生产优势区、养殖产品优势区、大中城市郊区及都市农业区、贫困地区共5个产业聚集区。在新疆、长江及黄河流域等棉花主产区和广西、云南等糖料主产区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及加工产业带。

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区

农产品加工业以原材料和市场为导向,在空间分布上有地理集聚的特征。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朝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约2.2∶1,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地区玉米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和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规划》要求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进融合发展。依托自然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专用品种生产,积极推动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功能将融合发展区域分为粮油生产核心区、经济作物生产优势区、养殖产品优势区、大中城市郊区及都市农业区、贫困地区共5个产业聚集区。

1)粮油生产核心区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及加工专用品种生产,积极推动大宗粮食作物产地初加工、传统加工技术升级与装备创制。在东北、长江中下游等稻谷主产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小麦主产区,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马铃薯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等大豆主产区,长江流域和北方等油菜主产区,东北农牧交错区及沿黄河花生主产区,重点开展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大宗粮油作物生产核心区形成初加工产业带,引导生产合作组织、创新联盟发挥更大作用,建立更加专业、便捷的粮油生产仓储、物流、金融信贷平台与服务网络,打造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2)经济作物生产优势区

在经济作物生产优势区,加强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经济作物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升级与装备创制,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在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苹果原料基地,在长江上中游、浙闽粤和赣南湘南桂北、鄂西湘西发展柑橘原料基地,在华南与西南热区、长江流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部高纬度、黄淮海与环渤海等地发展蔬菜原料基地,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发展绿茶乌龙茶等茶专用原料基地,在华南、西南热区发展热带水果原料基地。在东南沿海、环渤海等地以及西部地区分别建设速冻果蔬、果蔬浆及果蔬干制等初加工产业带,在热带、亚热带、东北地区建设果蔬制汁制罐及副产物高值化加工产业带,在河北、山西、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新疆等地建设果蔬干制及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产业带,在中原、西北、贵州及江浙闽地区等建设茶饮料及速溶茶加工产业带。在新疆、长江及黄河流域棉花主产区和广西、云南等糖料主产区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及加工产业带。推动果蔬茶原料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拓展“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的融合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养殖产品优势区(www.xing528.com)

在养殖产品优势区,进一步加强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和高值化综合利用,构建物流体系和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稳步推进养殖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养殖,在东北、中部、西南的生猪主产区,中原、东北、西北、西南的肉牛主产区,中原、中东部、西北、西南的肉羊主产区,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南方和大城市郊区奶业主产区,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东北等肉禽优势产区和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禽蛋主产区,分别建设肉、奶、蛋制品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地区积极保护滩涂生态环境,鼓励发展生态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拓展外海养殖空间,打造生态“海上粮仓”,提供优质海产品食材。在内陆地区稳定宜养区域养殖规模,充分利用稻田、低洼地和盐碱地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建设优质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建设优质水产品加工产业带。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先进装备研发与推广,建立市场导向、资源聚集的加工产业集群。在原料主产区建立初加工和高值化综合利用产业带。

4)大中城市郊区及都市农业区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长江经济带等大中城市郊区及都市农业发展区建立主食加工、方便食品加工、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带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带,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带。结合大中城市郊区及都市农业区农业资源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创新农业文化、农耕(渔事)体验、教育科普、生态观光、人文创意饮食文化生活服务餐饮服务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鼓励建设中央主食厨房、休闲农园、农产品及加工品的仓储物流设施及配送体系、网上营销等设施平台,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5)贫困地区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生态涵养地区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加快农村贫困劳动力向加工业、休闲农业及服务业的转移。以农民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龙头,立足当地资源,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保鲜、销售及休闲、服务等融合经营,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适当集中布局,培育重点产品,以县为单元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以村(乡)为基础培植特色拳头产品,实现就地脱贫,提高扶贫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