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指导思想提出,现代农业发展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发展目标中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并设置了粮食供给保障、农业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技术装备、规模经营和支持保护等7类指标。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结合现代农业规划目标,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化。安全化是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和核心目标,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通俗地说就是要吃得饱、吃得好和吃得健康。这要求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要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我国在实践中推行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就是现代农业追求安全化的具体体现。
(2)规模化。规模化要求单个经营主体或单一农业品种的生产要到达一定的数量,意味着单个劳动力所支配的生产资料更多,可以更广泛地应用机械装备,从而使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得到保障。考虑到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和劳动土地资源有限,在确定农业生产规模时,尤其是涉及土地规模时,不能仅仅考虑效率和效益的最优规模,还要考虑农户的经营和就业保障,所以我们提倡适度规模经营,而不是一味地求大。
(3)组织化。组织化是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内部和之间的协同,也是家庭制度、规模需求、风险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农业组织创新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依托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或公司农业;二是通过农民合作社架设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组织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发展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四是面向农业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服务需求,形成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带动农户走向市场。
(4)产业化。产业化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和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市场化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5)标准化。标准化要求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并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达到农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www.xing528.com)
(6)设施化。设施化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
(7)装备化。装备化要求应用融合生物和农艺技术,集成机械、电子、液压、信息等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装备。农业装备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和核心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占市场需求90%以上的国产农业装备为中低端产品,不能全面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8)智能化。智能化要求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无线通信技术及3S技术[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精准感知、灾变预警等智能化管理。现代农业智能化包含了育种育苗、植物栽种管理、土壤及环境管理、农业科技设施等多个方面实施程序化和计算机软件的参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高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9)品牌化。品牌化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和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以及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以及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产品市场也释放出消费变革的巨大需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优价廉,而是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农业品牌化建设,农业农村部专门启动实施了全程标准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该工作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品牌农业发展的载体。
(10)绿色化。绿色化是指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是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