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搏击市场,进进退退是常有的事。怎样的进退才算合理?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做进退有据。
进退有据,意思是说,前进或后退都要有一定的依据,有一定的理由,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它的反义词是,进退无据,形容前进或后退都失去依据;也形容无处安身,或者进退两难。可见之于先秦佚名《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也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樊英传》:“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意思是有了高官厚禄仍拿不出什么救国救民的好主意,真是进退无据。
从中可以领会,进退有据就是无论前进或是后退,都要有依据、有分寸、有底气、有办法。
前进要有前进的理由,后退也要有后退的理由。无论前进或是后退,都要明明白白,心里很清楚其中的道理和原委。
很多时候,退为了进。退一步,进两步;或者退多步,进一步。无论退或进,也无论多少步,应该都与全局的长远的得失相关连。在很多情況下,以退为进,往往成为一种成功策略。弃一子而得主动,退一步而赢全局,既争取了合作,又敲开了市场大门。
改革开放初期,资本凭着敏锐嗅觉来到中国。为了吸引中国厂商的合作,常常开出优厚条件。比如可口可乐到上海,开出的诱人条件是:赠送中方一条汽水灌装流水线,帮助中方建立自己品牌的浓缩液车间,以此换取可乐方建立独资的浓缩液车间,而所赠汽水灌装线则生产雪碧汽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这番合作,我方获得了技术和生产能力,而可乐方获得了市场。可乐方看以一种退让,实际上是一种进取,实现了利益交换,结果是双方各有所得、各有所益。
其实,这套有退有进的方略,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被我们运用得炉火纯青。电影《南征北战》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大踏步后退,为了大踏步前进。”人民军队不以占领一城一池为目的,而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因为敢于放弃一部分坛坛罐罐,才能运转自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才有全局的主动和全局的胜利。
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我们在市场上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进退有据、以退为进的大方略,屡屡出招、屡屡得益。(www.xing528.com)
据说,前几年上海为了引进了美国的特斯拉,给出了很优厚的条件。1300多亩土地是优惠给予的,100多亿元投资是中国的银团全额支持的……这一切为了什么?仅仅为了引进一种新能源汽车?为了所谓鲶鱼效应,刺激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了安排为数不多的技术工人?为了一年可以收到的20多亿元税收?如是,仍不失为一宗赔本买卖。其实,所有一切的投入,只是为了特斯拉的一句承诺:三年内实现零部件100%的国产化。这就意味着全中国数百家工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突破,这就意味着高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在中国形成。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收益。而这个收益是无法用金钱去估量的。
同理,我们放手让富士康、惠普、台积电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中国内地,也是着眼于先进技术的引入和消化吸收,着眼于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形成,着眼于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的成长。这才是我们让出一部分市场,却能走向全世界的根本原因。
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备,是这些退让所换来的最大进步、最大得益。高手才不在乎一时的退让甚至退出。那些一时的让步,只不过是获得更长远更全面收成的一个序曲。
所以,很多时候,一处的让步,是为了另一处的进步;表面的让步,是为了实质的进步;局部的让步,是为了整体的进步;暂时的让步,是为了长远的进步。一切退让,皆为进取。
而进退失据就是无理由无依据的退让,最典型的莫过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一味退让,以至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
进进退退,退退进进,进退有据,以退为进,你方唱罢我登台,这才是品牌走进市场该有的演绎方式和该有的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