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选择工作?——弱水一瓢原则

如何正确选择工作?——弱水一瓢原则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事在人为”相比,“弱水一瓢”似乎显得过于保守。而弱水一瓢,关注的是工作广度和量度。《红楼梦》里也多次提及,贾宝玉曾对林黛玉表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弱水三千,靠一己之力,肯定收不齐,吃不了,消化不掉。正因为如此,于三千弱水之中,取其一瓢,已经足也。弱水这一瓢,应该是以自己能力够得到、拿得动、盛得下、化得了、用得上、跳一跳摘得到为准绳。在弱水三千面前,既不贪婪,又不胆怯,就取这一瓢。

如何正确选择工作?——弱水一瓢原则

与“事在人为”相比,“弱水一瓢”似乎显得过于保守。其实不然。首先,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事在人为,关注的是工作难度和态度。而弱水一瓢,关注的是工作广度和量度。这是两个不同的视野和范畴。其次,制约与发挥、无限与有限,本来就是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常有的事。在制约中有所发挥,在无限中选取有限,这才是辩证思维。

弱水一瓢的原句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源起中华古代很多经典。《尚书》中提到“弱水出张掖”“导弱水至合黎”。《论语》中提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唐玄奘翻译的佛经中,则有一则完整故事,寓意是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红楼梦》里也多次提及,贾宝玉曾对林黛玉表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而按苏东坡“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去理解,这弱水似乎又是指神仙出没、遥不可及的地方。弱水三千,既可理解为弱水之广,也可理解为弱水之远。

弱水如此之多,为什么只取一瓢?是不是有点可惜?不可以多取一点么?只取这么少,理由又是什么?依我领会,至少有四条理由。

一是能力不逮,胃纳有限。再大的本事与无限世界相比,总是渺小,不值一提。有多大的本事,办多大的事。弱水三千,靠一己之力,肯定收不齐,吃不了,消化不掉。与其消化不了,不如一日三餐,分而食之;细嚼慢咽,有利消化;为我所养,为我所用。

二是力量分散,欲速不达。因为能力和可控资源总是相对有限,所以应该集中力量,专注一样,才能做好。人生苦短,日月绵长,以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力量,去干无限又无边的事业,岂不是枉费心力。

三是形象模糊,缺乏特色。如果摊子很大很广很散,受众和用户就不知道您究竟是干什么的。不知所为,不辨主次。势必影响品牌个性和品牌形象塑造,当然也不利于联想和记忆。

四是好高骛远,竹篮打水。东打一棍,西抽一鞭,心思多样,出击多方,左顾右盼,前颠后忙,势必捉襟见肘,徒劳无功,样样不精,一无专长,最后一无所得。

正因为如此,于三千弱水之中,取其一瓢,已经足也。现代营销学中的定位理论居然也与之相呼应。让人不由得惊叹中国古代哲人的无上智慧。(www.xing528.com)

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只取一定的量、只做一定的事。天大的本事、天大的野心,饭还得一口一口吃,事还得一件一件做。天下之大,只求一角;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是一种深知其理的自知之明。

只取一瓢,取哪一瓢?既不任心,也不任意。只取最适合当下、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发展的那一瓢。为什么?

适合当下,目光所向。凡是当下急迫需求、热切向往、高度聚焦、饥渴难解、众望所归的,或者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心有所求的那一瓢,才值得品牌去取之、去攻之、去完胜之。否则,岂不是大炮打蚊子,劳而无功;隔靴搔痒,没有感觉。关心点是什么,就主攻什么,其他一切免谈。

适合自己,发挥所长。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弱水这一瓢,应该是以自己能力够得到、拿得动、盛得下、化得了、用得上、跳一跳摘得到为准绳。如果跳多少跳,仍旧摘不到,又有何用。适合发挥自己特长,才取之较易、用之顺手、化之有益,才是最最重要。如果取之不了,或者食之不化、用之不果,拿来又有什么用处。

适合发展,前景所明。所取这一瓢,必是有一定质量、一定消费频率、一定发展空间、一定展望前景。如若不是,投入颇大,发展有限,空间拥挤,竞争过热,价值就不大,就不必贪羡取来。否则,未曾几时,已是碰头、饱和、过剩,无工可做,无利可图,又有什么意义。

根据这个“三适合”标准,给自己选取那合适又合用的一瓢,定一个角色位置,选一个主攻方向。

在弱水三千面前,既不贪婪,又不胆怯,就取这一瓢。这的确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智慧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