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故事很出名。说的是春秋时代宋国有位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有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农夫很高兴,拣起野兔就占为己有。从此,他放下农具,日夜等候在树桩边,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可是,野兔不可能再次撞树桩了,农夫也被宋国人耻笑,实在傻得过分。
一般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是讥讽那些不主动努力而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士。告诫我们,不经过自己努力,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终将一无所获。
我却认为,这个故事还反映了有关未来学的哲学思考,引出的话题是:“明天还会有兔子来撞树吗?”
树底下或者树桩旁发生的故事,其实是很多的。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以为这样的好事会经常发生,于是放下农活,坐等兔子来撞。牛顿在树下读书,碰巧遇上了一只掉落的苹果,由此思考为什么物体总是自上往下掉落,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都是偶然事件,结局却不同。前者成了千古一笑,后者却引发了真理。从这两个互为对照的案例,对品牌建设至少有三点启示。
一是千万不可自以为是,把表象当本质,把偶然当必然,把侥幸当规律,把客气当福气,把扶持当应该,把友情当常规,以至于忘记奋斗,忘记勤奋,忘记钻研,忘记坚持和努力,放弃事业和成功。兔子撞树桩纯系偶然事件,若以为从此可以天天有兔子可拾,可以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那真是白日做梦,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二是千万不能停留于偶然,止步于偶然,满足于偶然,以至陶醉于偶然。而是应该把偶然现象作为研究内在规律的入口和把手。农夫和牛顿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把偶然当规律,一个从偶然找规律;一个坐等偶然,一个深究偶然;面对偶然,一个被动,一个主动:结果当然大不相同。牛顿细心探究苹果往下掉的原由,因此而发现真理。农夫拾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不仅懒于耕种,也懒于思考,不去想一想,兔子为什么会来撞树。只想着福从天降,岂不是异想天开。
三是偶然转化为必然,应该是有条件的。守株待兔并非绝对不能成功。若要成功,就要研究兔子为什么撞树。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是可以避免的原因,还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或者是某种不可抗力。把兔子撞树桩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
依我之见,若要让兔子反复撞树,至少需要把握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掌握心路历程与行动轨迹。知道兔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习惯走什么路径,有些什么爱好和嗜好。只有如此,才方便在必经之路或停留之处设下埋伏,布置各式各样的暗桩和陷阱。(www.xing528.com)
二是布置诱饵与引发诱因。捕雀一把米,钓鱼一条虫。没有看得见闻得到的好处,兔子怎么会来。而暗桩与陷阱还得加以伪装,让兔子难以识别,容易上当。
三是强化境况与刺激反应。所谓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兵不厌诈。只有强化饥饿感、危机感、紧迫感,兔子才会急匆匆莽撞撞,向着树桩奔逃而来。
如果能把握规律,兔子撞树桩就有可能重复发生。这已经不是一种运气和侥幸,而是功到自然成,瓜熟必蒂落。
同理,品牌发展也有其内在的规律。一时的成功,或一时的得手,可能只是一种偶然。千万不可盲目乐观,高兴得太早。若要持续、反复、扩大胜利成果,就需要寻找成功背后的原因、规律和条件,从而变偶然为必然,变一时为长久,变小胜为大胜。总结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经常而自觉地进行。
未来学的真谛就在于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为赢得未来创造和准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未来等不来。“钟书阁”说得好:“与其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品牌也如此。与其等待未来、预测未来,不如亲手创造未来。
任何无所思考、无所反省、无所作为、无所进取、坐享其成,都是靠不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