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筚路的路,不是道路的路,而是柴车,简陋的车。蓝缕,也作褴缕,指的是破烂的衣服。连起来解读,就是身着破衣烂衫,赶着破车,去赶路。其狼狈不堪的模样可想而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创业的艰难困苦。
在我记忆中,能够真正称得上筚路蓝缕的,应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尤其是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真是艰苦卓绝。天上飞机炸,地上强敌追,一路上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破天险,啃树皮吃草根,战士们只穿着草鞋,甚至还有很多赤脚的,艰难曲折,百般煎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最后终于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艰难辉煌,是当之无愧的。
建国以后,给我印象深刻的则有工业的大庆、农业的大寨、解放军的边防战士,以及人间奇迹“红旗渠”。那真是因陋就简,不畏艰险,开山辟路,爬冰卧雪,勇往直前。我以为,同样也可以用筚路蓝缕去形容。这些创业事迹背后的精神力量同样给我们以巨大鼓舞。
可是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把自己的经历称之为筚路蓝缕。我却觉得无论如何也够不上这个比喻。因为今天的我们,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无论环境和条件,都比想象中好得太多了。毕竟上有支持,下有基础,虽然也有难度,也有曲折,也有不理解,也有冷嘲热讽,但是,还远远够不上筚路蓝缕。
是不是筚路蓝缕,并不是自夸的,而是公认的。我认识几位从浙江来上海艰苦创业的朋友,倒是真的有一点筚路蓝缕的意思,令我感动。
一位是方加亮先生,现在是绿亮集团董事长,也是上海市政协委员。当初来上海时他随身只携带了5000元人民币,就到浦东一个工地的旁边,搭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草棚,算是安家落户了。靠山吃山,他一开始做的是建筑材料生意;之后,又做别人不愿涉足的“热重脏累”的翻砂件,且承包了上海人民广场道路铁铸栏杆工程,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对电动车发生兴趣,就买来一辆拆散开来,弄清楚一件件配件,下决心自己做,创出了绿亮品牌,越做越大,成了这个行业的领先品牌。再后来,涉足的产业领域也越来越广,包括铁皮石斛、创意园区,以及信贷金融等。(www.xing528.com)
另一位是陈泉苗先生,现在是双鹿上菱集团董事长。最初,他做过钟表零配件的小生意,后来又做闹钟,也试过做音响,生意一直不大。他见到家用冰箱正在崛起,很羡慕,可是资金又不够。他动了一个脑筋就是借,什么都是借来的:生产线是借的,技术工人是借的,连品牌也是借来的,只需每年付一点租金就行了。他先从农村市场做起,居然也做出了名堂。现在他的企业很大,光是一个总装车间就有七八万平方米;还把工厂开到了孟加拉国。
这两个实例都有点筚路蓝缕的意思。
以我个人来说,1991年从机关下到企业,也遇到过一些困难,让我体会了一点筚路蓝缕的味道,当然还称不上筚路蓝缕。说是梅林集团,名声在外,可是当初集团总部手里,一无钱财,二无人手,连办公地点也破败不堪。屋顶是漏的,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外面雨停,里面还没停,地上全是桶桶盆盆用来接水。二楼地板缝隙很大,可以看见一楼;朋友来了也不能热烈握手,因为地板会抖得厉害。但是借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我们胆子很大,就在这样的楼里策划发展蓝图,立誓改变上海食品工业的落后面貌。困难确实有,但远远比不上长征之艰难。依托建国30年积累下来的丰厚家底,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让它实现增值和变现,从而引进大量外资和社会资本,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促成了产品结构和生产面貌的大变样。
对品牌而言,不一定真的筚路蓝缕,但确实需要有一点筚路蓝缕的精神。品牌历程对于人的考验是综合性的。若是准备不足,那就经不起从物质到精神的种种考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成功后的辉煌高光,而不关注所经历的酸楚辛劳。而事实上,每一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一大把辛酸泪。
今天条件好多了,仍旧要有一点筚路蓝缕的精神。如能这样,那么胜利就在向我们招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