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消费性需求的扩大取决于收入的增加,在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影响实体经济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已经不可奢望,保证就业就成为危机时代的消费性需求扩大的基本条件,而保证充分就业则成为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大的是外贸出口加工业,如何保证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产能转向国内市场,恢复和提高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就成为保证就业和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了。
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在经济低潮期,消费者的消费指向偏重于商品和服务的低价格,中国的外贸出口加工业作为“世界的工厂”已经生产出令全世界折服的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商品。也就是说,中国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具备了在经济危机时期生产品优价廉产品的能力,从而使中国扩大内需的第一国策的实现有了雄厚和现实的制造业基础。
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面临的消费萎缩可以说是结构性的,对中国这样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来说,与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不同的是,消费者不是没有钱而是缺乏消费的信心。本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在经历了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后的2008年上半年里,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和服务性消费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结构性调整和全面提升的发展拐点,同时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开始进入“80”后主导消费潮流的时代。而这一消费特征在这次经济危机里的表现不是简单的“节衣缩食”,而演变成追求高性价比的商品,即新的品种、品类、款色、功能和设计等的低价商品和服务。中国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由于直接对接的是国际市场,其开发和按来样、来料加工的产品明显地比国内市场在品种、品类、款色、功能和设计等要高出一筹,这也就解释了中国的游客出国旅游往往从国外购买回大量的中国制造的外国商品这样一个事实。从消费类商品来说,中国的“世界工厂”已经能生产全世界所有零售业态和所有品类和价格档次的商品。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出口加工企业创造了转型国内市场的现实机会。(www.xing528.com)
以上关于扩大内需的要素分析说明,在经济危机时期恢复和提高中国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和转型国内市场的成功率是保证国内就业从而保证内需扩大的基础性条件。中国外贸出口加工企业具备了适应经济危机市场条件下国内消费者消费需求,能生产出以低价为特征的高性价比的消费品。中国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生产设计能力已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商品结构性提高的需求。提高中国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和转型国内市场的成功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