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遗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立谈未来之城的文化底蕴与色彩

非遗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立谈未来之城的文化底蕴与色彩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20年9 月17 日,在北京城市学院开讲了第一课。雕塑语言是一种公共艺术,为每一座城市都增添着文化底蕴和绚丽色彩。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诸多殊荣。从业30 多年来,我传承创新我国雕刻艺术,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非遗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立谈未来之城的文化底蕴与色彩

他出生在“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县,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学习研发雕刻技艺,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融汇中西优秀文化艺术,探索创新出“石材嫁接技艺”模式;他将两项国家级非遗融入雄安新区建设;他作为国家级非遗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北京高校任教。他就是河北曲阳宏州雕塑园林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红立。

记者:得知你日前到北京高校任教,请谈谈你的感受。

刘红立:近年来,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我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20年9 月17 日,在北京城学院开讲了第一课。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与师生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将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生机、新活力。

记者:曲阳石雕和定瓷文化将如何融入到雄安新区建设中?

刘红立:河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传承了2300 多年的曲阳雕刻技艺和享誉华夏的定瓷艺术是许多文化瑰宝中的两朵奇葩。为使曲阳石雕和定瓷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雄安新区的建设,我们在容城县津海大街建设了1100 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展示中心分雕刻、定瓷两个展区,陈列雕刻、定瓷精品300 余件,于2019 年7 月23 日开馆。

曲阳县是“中国雕刻之乡”,也是“定瓷艺术发祥地”。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运用,早已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了我国建筑艺术佛教艺术和城市文化及人们的生活之中。雕塑语言是一种公共艺术,为每一座城市都增添着文化底蕴和绚丽色彩。雄安新区是一座现代之城、生态之城。其建设必然少不了雕塑艺术的点缀。我们根据雄安新区的高标准建设要求,将曲阳石雕、定瓷元素融入到雄安新区建设中,将把最美的石雕、定瓷艺术作品展现给世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的职业经历。

刘红立:我出生在北方最大的仿古石雕聚集区的曲阳县南故张村。从小跟着长辈学习雕刻技艺,16岁时拜著名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王同锁为师,后来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我曾走遍了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教堂和修道院,学习研究西方雕塑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融汇中西方的优秀文化艺术,探索创新出“石材嫁接技艺”的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石雕艺术行业第一批学贯古今中外的人。

从1993 年创办了曲阳县京曲艺术雕刻厂,到现在的曲阳宏州雕塑园林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雕刻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诸多殊荣。从业30 多年来,我传承创新我国雕刻艺术,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记者:你是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www.xing528.com)

刘红立:我始终坚持传承、传播、传艺,建立了曲阳石雕非遗传习所、传承人工作室、曲阳石雕传承基地等,组织了“河北雕刻大家讲”,利用曲阳弘艺学堂,通过实物、图片、口诀开展现场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石雕技艺传承人。投资5 亿多元建设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新地标——中国国际雕刻文化产业园,现已吸引雕刻、定瓷业20 多位大师和50 多家中小企业入驻。

我对传统雕刻和当代雕塑艺术进行探索与研究,先后撰写了多篇关于曲阳石雕技艺和传承的文章,撰写了《随形构造》一书,为我国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请给读者分享一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例。

刘红立:我儿子刘亚雷和女儿刘亚蒙携手其他非遗传承人的后代,也就是常说的文化“传二代”,创建了集设计、生产、销售、培训、咨询、体验为一体的“传PLUS+”平台,促进石雕非遗跨界融合,突破单一非遗技艺或品类的局限性,促进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他们先后开展了“设计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的新对话”暨“仿佛若有光”非遗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童心看非遗”“传PLUS 顺义国际学校非遗端午体验”“七夕·篆刻专场”“传PLUS 收藏在线”等多项非遗传承活动。

女儿刘亚蒙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回国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当今石雕作品创作中,创建了“集·石”品牌,用虚化简约的风格改变人们对传统曲阳石雕的固有印象,以“时尚+非遗”的艺术形续写着非遗家族的传承新篇章。

记者:未来你还有哪些计划或设想?

刘红立:雕刻艺术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计划每年创作10 件比较满意的作品,60 岁前完成100 件。未来,在传徒授艺,遵循古法传承手艺,培育更多接班人的同时,决心倾毕生之力,传播好曲阳石雕文化艺术,让这一文化瑰宝不仅在国内发扬光大,还要在世界优秀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王渊《河北经济日报》2020 年10 月10 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