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深厚文学底蕴的白洋淀,在雄安新区成立后,更激发起作家、诗人们的创作激情。安新县作家协会发起组织了“雄安作家看雄安”等一系列文学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安新县作协主席、《雄安文学》主编赵战民。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雄安作家看雄安”活动的情况。
赵战民:“雄安作家看雄安”文化行活动,是新区成立后由安新县作家协会谋划发起的。活动围绕“不忘初心,记住乡愁”,选取典型的村落、古迹遗址或地标建筑,挖掘历史文化,感受民俗风情,写出具有雄安、白洋淀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使之得以传承发扬。
目前,这一活动已迅速扩大到三县文友,已走过了“同口、大王、赵北口、端村、王家寨、雄安市民中心”六站。活动旨在起到引领作用,让作家、诗人和文友们发现线索,激发创作灵感,列出写作计划,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再根据线索深挖细察。目前,活动已产生了大量作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新区的规划建设聚集起了强大的文化文学等正能量。
记者:雄安新区的成立,对作家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赵战民:可以说影响巨大。从个人角度讲,作家、诗人们本来就是生活中的敏感者,在平淡的生活中都能找出崎岖婉转,更何况遇到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千年大计。人们从抑制不住的激动到冷静下来思考,再转到具体的写作中,这个过程是不由自主的。
从社会角度讲,作家们的写作本身就是对时代的反映,是对人们喜怒哀乐生活状态的呈现,客观上是在反映生活,是在记录历史。面对家乡这样的凤凰涅槃般的巨变,必将有一批围绕雄安诞生、成长和发展的文字出现,盼望会出现与雄安一同名垂青史的巨著、名著。
从文学角度讲,白洋淀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是国内甚至是世界少有的文学圣地。这里的“荷花淀”文学流派、“白洋淀诗群”和《小兵张嘎》《新儿女英雄传》等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所谓人杰地灵,白洋淀是出作品、出作家、出诗人的地方。水的灵性哺育着白洋淀人和到此驻足的人,带给他们灵感和激情。孙犁、徐光耀、芒克、林莽、多多等都是白洋淀走出去的文学大家,都以白洋淀为背景、题材,完成了他们的具有浓郁白洋淀地域特色的人生篇章。这些大师巨著影响着世界,也激励并引领着白洋淀人,在前辈笔下的荷塘苇荡里寻找自己的文学梦。新区的设立无异给了白洋淀更多更大的书写空间。(www.xing528.com)
记者:雄安新区成立后,你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赵战民:安新县作协按照“沉下去、浮上来,回头看、向前走”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沉下去”,就是耐住寂寞写好文章,作家还是得靠作品说话。2018 年9 月,在会刊《水淀风来》基础上,推出特刊《雄安文学》。县作协开办了微信公众号“雄AN 文学”,发布会员及全国各地作者的优秀作品。目前,共推出优秀作品600 余篇。“浮上来”,就是让写出好作品的作者上媒体。县作协积极向域内外媒体推介获奖或小有成就的作家,在新华网、《大公报》、《河北画报》等媒体刊发协会作家的作品,使作者和协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回头看”就是挖掘历史文化,留住雄安记忆。我们策划组织的“雄安作家看雄安”文化行系列采风活动,深入乡村民间,挖掘整理和追述雄安域内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生活状态。“往前走”就是发现新人,提档升级。写好作品的同时积极推荐,促使会员不断进步。目前,县作协已有省作家协会会员7 名,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47 人。
如今,李卫东的散文集《白洋淀美食笔记》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田荣承的长篇小说《银淀烽火》《银淀新图》也相继出版;阿民的组诗被《诗探索》推出,5 首诗作入选2017 年、2018 年《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作品·诗歌》,新书《雄安九章》已列入计划;王广乐出版了《流光碎影》;王英年出版了《水乡琐忆》;刘卫宁的小说集《2017 家在雄安》即将付梓;等等。
记者:面对日新月异的雄安,你对今后文化建设有何期待?
赵战民:作为文化传承、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文学会为雄安擂鼓助威,增砖添瓦,会为雄安留住记忆,唤醒未来。所以,文学队伍建设和作家作品推出非常关键,期待有系统、有计划地加以规划做好保障,期待雄安文学能及早纳入正轨,进入快车道。作为生活工作在雄安的文化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们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推出具有历史与时代感的精品。
(作者:王渊 《河北经济日报》2018年11月20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