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台缝纫机开始创业,历经改革开放40 年,将企业发展成为集服装面料辅料生产和服装服饰设计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外向型企业集团。他的企业曾创下了河北三个“第一”: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公司、第一家获得民营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和第一家民营企业自己报关资质的企业。记者日前采访了河北万发服装纺织集团创始人姜万发。
记者:“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你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请谈谈你所经历过的岁月。
姜万发:我是1942 年出生的,当时家里很穷。父亲身体不好,母亲还要带5 个孩子。那一年,母亲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们忍饥挨饿,撇下父亲,把最小的妹妹留给姥姥,带着我们逃荒要饭,来到了定兴县西各庄村,我母亲、大哥和二哥在棉麻厂工作,当时不给钱,就是管饭,3 个人干活,5 个人吃饭。
1951 年,容城县开始土地改革,家里分到了地,母亲带着我们又回到了家乡马庄村。回来后,我就上学了,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会计。我先后在容城信用社、县财税局等单位工作。这期间,我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5 个孩子,那个时候家里日子还是艰难,4 个孩子上学,每人要交书费2 块钱,就这8 块钱,家里也拿不出来。
记者:你是如何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进行创业的?
姜万发:20 世纪70 年代,我和老伴托人买了第一台缝纫机。老伴儿心灵手巧,能裁会剪,给村里人做衣服换工分。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和许多容城人一样,我们做起了服装生意,也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个体户。
从摆地摊卖衣服、到开家庭作坊做衣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家里的服装生意一路高歌猛进。1982 年,我成立了服装纺织公司,之后成立了一个容城县纺织品采购供应站,后来又建立了万发制衣厂、万发纺织品批发站、纺织品采购供应站,还有万发服装研究设计中心。1996 年,我注册成立了河北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河北万发服装纺织集团,拿到冀企集字0001 号的营业执照,后来又拿到河北第一家民营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和河北第一家民营企业自己报关资质。万发集团的产品远销20 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近2000 万美元,吸纳劳动力1100 余人。
记者:你作为容城服装行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如何看待容城服装行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姜万发:容城县服装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是经济短缺阶段,当时流传这么句话:“的确良入了库,一天能成万元户;弹力呢有一卷,一天能成大老板。”说明了那时经济不发达,只要有产品就能盈利。第二个是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物质不断丰富,企业要对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有广告就能盈利。第三个是经济繁荣阶段,这时物质非常丰富,市场竞争很激烈,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再一味追求产量,而是要转向高精尖。第四个阶段就是当前,我称之为“金不换”阶段,就是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
如何理解“金不换”阶段,这体现在3 个字上:高、低、新。“高”就是高端定位,企业采取高端品牌战略,产品要有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技术含量;“低”就是低能源、低消耗,做到低碳、低排放量,达到环保要求;“新”就是把创新基因注入企业中,用好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确定市场定位,找到新的客户群;同时,要应用好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
记者:面对雄安的高质量发展,你有何计划或设想?
姜万发:目前,我对服装产业做一个减法,就是果断停掉对环境有污染的生产设施,对传统服装产业实施提升改造;做一个加法,就是将总部设在雄安,在外地投资建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万发集团的经验就是:诚信为本、互惠互利。在具体经营中,要充分考虑合作赢利点,使双方互惠互利;在产品设计上,要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样,小客户做成大客户、新客户做成老客户,使企业的路越走越宽。
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编织更美好的未来,希望世界名品出在雄安,雄安精品出在万发集团。为实现这个梦想,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加强服装研发设计,走高精尖、高质量、高品质、高文化含量的道路;同时,加快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作者:孙文宾 王渊 霍少轩 《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10月22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