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省后科技事业的进步
1929年,宁夏建省后,于省府设立建设厅。在建设厅的努力下,科技事业向前进步。当时宁夏是冯玉祥军队的主要后方补给基地和军粮来源,因此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受到当局的特别重视。省政府一经成立,就首先在省城中山公园设立“农事试验场”,小范围进行农、林、牧、果和桑蚕的试验工作,并取得初步成绩。[6]
1933年,马鸿逵就任宁夏省主席以后,他把宁夏地区作为马家的根据地来建设;随后又值抗战非常时期,宁夏是大后方,成为“抗战建国”的重点地区,科技事业与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省政府先后增设了省道管理处、卫生实验处、垦殖总局和农林局。加上中德欧亚航空公司宁兰支线开通,银平、银兰、银包公路通车,长途电话营业和黄河通航继续试办,尤其是自1934年,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率团对宁夏段黄河和各大干渠进行考察,并发表《黄河上游视察报告》[7]以后,引黄灌区的水利工作受到重视,科技水平有所提高,沿黄各县均分设水文站、测候所、雨量观测站和重点气象站。1936年,燕京大学李肇勋教授也亲自率团对西北农业进行考察。该团对宁夏的农牧业建设和生产、科研提出非常具体的意见和实施方案。[8]这些活动,无疑对于宁夏地区的科技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给一些新科技项目的推广应用和不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农事试验场”,从原有的省城1处,发展到重点县市设有“农业试验场”和“苗圃”。[9]省农林总场在“农业改进所”成立[10],较大范围进行棉花、烟叶、甜菜、林果、蔬菜、桑蚕和花卉的试验与比较研究,有些试验项目已转入大规模生产开发,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科技工作也有较大的进步,由中央投资的宁夏省畜牧总场在贺兰山下建立,为适应畜牧业的新发展,畜牧兽疫防治所也宣告成立。[11]西北羊毛改进处还在海原等县设立羊毛改进推广站。[12]宁夏虽位于塞上地区,而自古占有黄河水利之便,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在与近代科技结合之后,其发展潜力和前景,引起了中外专家的注意。1940年以后,美国畜牧专家蒋森,水利专家巴里特,农业专家戴兹创和大型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等,都纷纷专程到宁夏进行农、林、牧、土壤和水利等项目的科学考察,[13]为宁夏农业的科技进步,起了很大推动作用。(www.xing528.com)
与农业科技进步同步前进的地质矿产、工程机构和地震研究等方面,同样取得一些成绩。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率专家组对海固大地震的实地科学考察研究,美国地震学家安特生对“固原红岩”的研究和宁夏青年科技工作者张文谟、刘振中对贺兰山地质矿产的调查研究,都是这一领域中的典型代表。[14]为了适应工矿业科技发展的需要,1942年成立了宁夏省工业试验所,1943年成立了宁夏省地质所,它们对宁夏省的工业发展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