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宁夏地区革命政权的建立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西征,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同月17日成立了中共陕甘宁省委和苏维埃政府。李富春任省委书记,李维汉为组织部长,肖劲光为军事部长,李一氓兼宣传部长和秘书长,蔡畅为敌工部长,马锡五为苏维埃政府主席。[42]这个决定明确把宁夏纳入革命根据地。
宁夏是回汉民族共同聚居、回族人口较多的地区。红军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制定了回族区域工作方针。5月24日红军总政治部下达《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指出:“争取与帮助回民走到抗日反国民党军阀卖国贼的战线上来,并联合苏维埃红军,为回族的自决与解放而斗争,创造西北新的伟大的局面,是党和红军极迫切的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对回民的基本原则是回民自决,回族事情由回族自己解决。”号召红军广泛发动回民群众,打破民族界限,加强回汉民族团结,建立回族自治和回汉联合政权,成立回民抗日军,要求红军战士尽可能了解回族生活,尊重回族的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清真寺,“不打回人的土豪”,红军的给养对回民只能用筹募的办法。为确保民族政策的执行,总政治部特重新颁布“三大禁条”,并补充“四大注意”:一、讲究清洁;二、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三、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四、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43]红军总政治部对回民工作的指示,是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长征中回族工作经验的总结,并把它上升为红军全军的基本原则,这一政策符合回汉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为红军在宁夏等民族地区的胜利进军和开展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西征红军肩负解放回汉人民的任务,由陕北进军宁夏、甘肃,所经之处,推翻国民党及地方军阀土豪的统治,帮助当地人民组织政权。6月21日,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韩先楚、崔田民部攻占宁夏东部盐池县城及附近地区,留下1个连开展地方工作。26日,红军在盐池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临时政权机构——盐池县城市革命委员会,主席为王锡林,副主席为袁兆瑞,还设立武装、肃反、土地、财政等委员和贫农团长。同日,西征军政治部主任刘晓宣布了此前在瓦窑堡确定的中共盐池县委。县委书记惠庆祺,组织部长王敬民,宣传部长王作元,少共书记贺玉山,保卫科长曹广英,军事部长白鸿德。惠庆祺率20余名党政干部,从环县河莲湾出发,往盐池赴任。当时盐池大部分地区已解放,县委领导到达盐池后,于7月中旬在县城召开大会,成立盐池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袁兆瑞,副主席张常山。盐池县苏维埃政府隶属于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县内划分为5个区、26个乡、318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1000余人。在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盐池县展开了各项工作,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发展党员,至1937年底,全县共有党员200人,组成26个党支部;发展地方武装,建立了50多人的县游击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成立工会、农会、商会、妇女会和少共等群众组织。
▲西征红军写在同心县墙上的标语口号
盐池县革命政权的建立,遭到反动势力的反抗。马鸿逵派小股武装不断骚扰,一些反动分子制造谣言,加上打土豪初期,未能正确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社会不宁。针对这种情况,中共盐池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破坏活动,同时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动员商人正常营业,恢复贸易。随着党组织的发展,群众觉悟逐步提高。中共中央巡视团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长毛泽民到盐池视察。毛泽民强调保护工商业,纠正了工商业政策中“左”倾做法。宣布外地商贩可以自由出入贸易,法币、苏币同时使用,并帮助盐池县建立了第一个城区消费合作社。[44]经过宣传动员,盐池经济贸易得到恢复发展,当地特产食盐、甘草、二毛皮等收购后销往国民党地区,换回群众日用品和布匹,安定了社会。同年10月,成立盐池县税务局,以较低的税率征收商业贸易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革命政权。
盐池县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西征军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盐池盛产优质食盐,中共中央和西北办事处决定,大力开发盐池至定边一带的打盐业,扩大生产,增加盐工,改善盐工生活条件,建立储盐场,使这里成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供盐基地。同时盐池县还为红军筹饷筹粮。在政治上,盐池县成为革命运动向宁夏北部马鸿逵统治腹地发展的前沿基地。9月下旬,为配合宁夏战役,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罗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到定边组织“中共定边工作委员会”。李维汉任书记,宋时轮、宋任穷为驻防军司令员和政委,高岗、贾拓夫为委员。其工作方针为以定边、盐池2县为基地,密切配合,开展白区工作;组织了回民游击队,探查吴忠等处渡河点和攻城情况;为团结宁夏哥老会组织,开设香堂;由定边、盐池向内蒙古发展势力,在伊克昭盟开展了一些工作。中共中央指示在定边成立了“中共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先后由李维汉、高岗负责。其下设的蒙民部驻定边,回民部驻盐池。回民部长先后由贾拓夫、秦力生、杨一木担任。其主要任务为联合西北各民族人民,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展抗日力量。回民部的主要对象是宁夏地区。在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的推动下,回民中倾向革命的人数不断增长。1936年12月,吴忠堡回民马怀蔺、金三寿等冲破敌人封锁线,到定边参加了红军。后来成立了1支回民地方武装——西北方面军第一路游击队,马怀蔺任司令员,李静波为政委,下辖2个支队,活动于盐池、定边一带。中共少数民族工作对宁夏回族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共盐池县委和苏维埃政府还积极开展建党建政工作。1936年7月,在盐池县召开第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曹建勋为县长。次年7月,中共盐池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出席大会代表78人,代表全县200多名党员。陕甘宁省委派组织部长罗梓铭、内政部长王子宜出席指导会议。这次大会选举产生新县委,王敬民被选为县委书记。朱海山、刘生义、郭文庆被选为出席环庆特区的党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盐池县,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为后盾,发动了群众,壮大了革命力量。至1938年初,盐池、定边已有自卫队8000余人。盐池县政权成为陕甘宁根据地的一部分,它作为陕甘宁革命在宁夏的前沿阵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征红军解放盐池县的同时,主力汇集于豫旺县以南地区。6月21日,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占领该县王凉团庄和同心城。27日,红七十三师攻占豫旺县治所在的下马关。豫旺县除韦州以外,全部被红军解放。红十五军团领导机构进驻下马关,立即组成中共豫旺县工作委员会,为建立革命政权作准备。工委由邓国忠、郝建山任正副书记,着手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组织群众团体等工作。7月下旬,中共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李一氓、省政府副主席朱开铨来到豫旺,研究决定成立中共豫旺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从红军中抽调部分干部参加地方政权领导班子。县委下设组织、宣传、统战、军事各部,书记刘昌汉,组织部长赵征璧,宣传部长惠安民,统战部长丁显荣,军事部长朱子休,少共书记邓国忠。县苏维埃政府下设财政、粮食、保卫各部,刘汉昌兼主席,陈月喜为副主席。豫旺县辖城关、红城水、甜水堡、豫旺堡、镇家岔、罗山等8个区,各区均建立了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
中共豫旺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积极进行建设基层政权工作,广泛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支援红军的斗争。该县北部边界一线驻有马鸿逵部队,距县城仅40华里的韦州仍被马鸿逵军队所盘踞。新生的豫旺革命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压力。马鸿逵的特务经常潜入解放区,刺探军情,制造谣言。敌人的小股部队在边界捕杀区乡干部,截掠筹粮筹款的人员和物资。为打击敌人,安定社会,豫旺县组建起警卫队、回民游击队和江湖游击队3支地方武装,开展反敌斗争,肃清境内反抗分子,保卫了新生政权。
豫旺解放后,红军西方野战军总指挥部进驻此地,进行休整。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住在一座简陋的民房里,经常到街头同群众谈话,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红军在休整期间积极进行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军队生活活泼紧张,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队机关文化室悬挂马、恩、列、斯等革命导师的像,还在各处张贴宣传抗日的标语。
8月底,红军开始向西兰大道挺进。西方野战军总指挥部离开豫旺县,9月3日到达豫旺县羊路乡吊堡子,在此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聂荣臻、左权等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进一步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组织回民武装的方针。西征红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顺利进军,实现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1936年11月中旬,完成会师的红军撤离豫旺地区,向陕北转移。豫旺县委和县政府随军转移到环县,后又到定边。西安事变后,根据三边特委的指示,豫旺县党政机关和警卫队、回民游击队前往甜水堡,以定边、盐池为依托,恢复豫旺县工作,开展游击斗争。但不久,县委机关遭敌人袭击,干部牺牲、被捕者很多,恢复工作受到严重挫折,至1937年春,豫旺县委和政府宣告结束。
西征红军占领的宁夏南部地区,回族人口众多。根据中共中央“帮助回族与蒙古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45]輰訛的方针,中共陕甘宁省委决定将豫旺县的一部分和海原县东部地区合并,建立县级回族自治政权。8月初,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到同心领导回族自治政府的筹备工作,组成了筹备委员会,成员有李富春、王首道、程子华、唐天际、王柏栋、黄镇、杨奇清、马青年等。筹备委员会首先在下马关、豫旺堡、同心城等地建立起基层政权组织。同时发动回民群众,组成“回民联合会”、“回民解放会”等群众组织,还把汉民地区打土豪得到的果实分配给回民地区,先后向回民发放6批粮食,5万多只羊和千头左右耕畜,并废除了回民的税赋和劳役。[46]回民群众感谢红军的政策,开明人士和宗教人士也与红军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随着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广大回族人民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回民自治政府建立的条件成熟。
经中共中央批准,1936年10月20日~22日,同心城清真大寺隆重举行大会,宣告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180多人,加上部队代表和群众代表共300余人。代表以回民为主体,还有汉、蒙古各族代表。大会通过了《豫海回民自治政府纲要和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及有关议案;选举产生了自治政府领导,回民马和福当选为回民自治政府主席,李德才(回)为副主席;自治政府下设军事部、土地部、财政部、保卫部和没收委员会等部门;颁发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印”,印的上端为汉文,下端为阿拉伯文,中间刻着五星红旗和镰刀斧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诞生了。
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发表通电,向各界宣布豫海回民自治县的成立。通电中说:“中华回民从来没有自己的政权,受尽了一切压迫剥削与屠杀的痛苦……今在红军援助之下,使我豫海回民向来所受之痛苦得以一旦解除,真正实行了回民的自由。……这一铁的事实更足以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所主张之民族自决,才是全回民与各少数民族之唯一救星……目前正当日本帝国主义积极进攻西北,我们要努力号召西北回民一致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联合全国同胞开展民族革命战争,保卫西北,驱逐日寇出中国,为我大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奋斗到底。”[47]
▲马和福画像
10月25日,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发表布告,号召各乡、镇捐粮捐款,支援红军,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同时发表《告北圈子四周围同胞书》,号召在中华民族的紧急关头,不畏一切艰苦,誓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热情称颂人民红军是“历史上没有见到这样文明的军队”,“不但帮助人民取消苛捐杂税,使我们得到解放,特别遵守我族的风俗习惯与尊重我们的宗教。我们为求整个民族解放,只有同红军联合起来,团结起来,组织回民解放会,为自己的独立解放而奋斗”。[48]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下辖12个区,其中8个巩固区,4个游击区,共有5万余人。自治政府成立的同时,中共陕甘宁省委从中央党校抽调部分党员干部,组成中共豫海县委,书记为贺恩宽,组织部长韩效忠,少共书记韩民栋。[49]
在豫海自治政府和中共豫海县委领导下,还组成回民解放委员会,其任务是:“(一)宣传红军抗日救国主张;(二)反对苛捐杂税与派草派粮拔壮丁等;(三)组织回民自己的游击队,武装保卫自己,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50]各区及乡村都陆续建立了回民解放会。为保卫自治政府,成立了县、区游击队。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任县游击队长。8个巩固区组成回民为骨干的游击队。他们在镇压敌对分子,打土豪,帮助红军进行警戒、抬担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政府发动群众,把打击劣绅与筹粮筹款结合起来,将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财产没收交给红军,支援前线。[51]
中共豫海县委和豫海回民自治政府正确执行民族自决政策,自治政府的大部分成员来自当地回民,他们采取的措施符合回族群众的要求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此,自治政府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群众解除了政治束缚和经济压迫,人心稳定,同心城里商业繁荣,每逢集期,人山人海,商业一天一天地繁盛起来,比过去还要热闹数倍。[52]輷訛很多回民青年参加了回民独立师。这里成为西征红军的重要基地。11月12日,西方野战军与红二、四方面军主力齐集豫海县境,在同心城西门外召开万人军民联欢大会,豫海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回汉团结的局面,对四周产生了极大影响。马鸿逵统治区的吴忠、灵武地区的回汉群众,不断逃到苏区,有的参加红军,有的到苏区经商。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的建立是一次伟大的实践,它把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把回族的解放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斗争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阶级斗争与民族问题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回族解放的先声。回族下层群众第一次组成自己的政权,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回民群众中涌现了一批革命者,产生了许多英勇的事迹。政府主席马和福出身贫寒,幼年随祖父从甘肃临夏逃荒至西吉县,后定居豫旺堡,长期从事放牛、打工。[53]輮訛他在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教育下,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红军撤离豫海地区后,国民党和马鸿逵组织“还乡团”,搜捕自治政府干部人员,大搞白色恐怖。马和福根据红军的指示,带领20余名战士坚持游击斗争。苏区党组织曾多次派人与他们联系,因敌人封锁甚严,未能实现。1937年2月底,马和福在回豫旺途中,由于坏人告密,被民团头子锁有智抓获,解押到国民党宁夏省党部。马鸿逵亲自审讯,马和福坚贞不屈,该年4月,被押回同心,在同心城西门外惨遭杀害。
1936年西征红军还建立了中共固北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固原县委。红军攻占豫旺县和固原县东北部地区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决定在2县交界地区组建1个新县,即固北县。7月,随军地方工作队先建立了庙儿掌、梨花嘴、东道、毛井4个区的区、乡两级苏维埃。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从中央党校派遣5名党员干部正式成立中共固北县委,任命陈德政为县委书记,张敏珍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县治设于董家庄。11月,红军东移,东北军和马鸿宾部进至固北梨花嘴地区,固北县党政机关向东转移至环县一带,在铁边城地区进行筹粮支前工作。西安事变后,东北军撤离固北县,胡宗南部亦退至平凉以南。次年1月,红军第三十二军和二十八军返回固原,固北县党政机关亦返回。县委、县政府迁至三条涧,又开辟了草龙庙和二龙山2个游击区,除梨花嘴被马鸿宾占据外,固北县辖3个巩固区和2个游击区,下设21个乡,人口有1万余人;县委下设20个支部,有党员300余人。固北县党政机构得到了逐步发展。
1937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2次合作,固北县及其下属区乡苏维埃政府改为抗日民主政府,归陕甘宁边区环庆分区管辖。10月,民主选举各级政府领导,阎志遵当选为固北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
1938年,根据陕甘宁边区的指示,固北县所属解放区划归环县,所属统战区划归固原县。固北县建制宣布撤销。
1936年秋,红军解放固原东部三岔、殷家城、马渠、孟庄、演武和镇原的方山、黑渠口等地。为开辟新区工作,中共陕甘宁省委于10月组建了固原工委,机关设于三岔,书记李廷序,委员李有福、陈焕章,还有一支30多人的武装。固原工委先成立了三岔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春,红二十八军、红三十二军进驻固原东部后,固原工委扩大工作区域,开辟了麻子沟圈统战区。1937年7月,固原工委改为固原县委,受陇东特委领导。固原县委在红河乡建立红河党支部,书记为王兆鸿,有党员15人。红河支部活动遍及周围10多个村庄,收集情报,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动群众抗兵抗捐。这个支部一直坚持到1949年固原地区全部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共合作后,固原县委以抗日救国会的组织形式公开活动,同时秘密发展党员,并在三岔区建立了170多人组成的抗日自卫军。这支武装在解放战争时期改为三岔游击队。1940年5月,中共陇东地委建立了平东工委,统一领导镇原、固原2县党的工作。固原县委建制撤销。
【注释】
[1]郭振伦:《中共宁夏史简明教程》第19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共宁夏组织史编写组编:《中共宁夏地方史简编》第9~1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西北汇刊》卷二。
[4]宣侠父:《西北远征记》第59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5]叶祖灏:《宁夏纪要》,正论出版社中华国民三十六年版。
[6]《宁夏日报》1981年6月16日。
[7]盐池县志编委会:《盐池县志》第22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
[8]郭振伦:《中共宁夏党史简明教程》第28页。
[9]吴介凡:《中国共产党在宁夏开始活动》(油印稿)。
[10]杨清波:《马仲英入新随军见闻》,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
[11]中共宁夏党史办、宁夏党校、宁夏档案馆合编:《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第21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www.xing528.com)
[12]郭振伦:《中共宁夏史简明教程》第44页。
[13]《甘肃解放前五十年大事记》,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145页。
[14]中央特派员吴越1934年3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15]米暂忱:《杨虎城传》第57页。
[16]雷启霖:《宁夏早期革命活动的情况》,载《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第36~37页。
[17]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第63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8]马青年:《红二十五军长征过宁夏》,载《银川文史资料》第3辑。
[19]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第630页。
[20]程子华等:《记吴焕先同志》,载《艰苦的历程》第179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1]杨成武:《忆长征》第228页,解放军文艺社1982年版。
[22]吴忠礼:《宁夏近代历史纪年》第231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马全良、马光宗:《马鸿逵部在宁夏堵击红军的经过》,载《宁夏三马》第165页。
[24]杨定华:《从甘肃到陕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第377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25]戴镜元:《从甘肃岷县到陕北革命根据地》,载《回顾长征》第352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6]中共宁夏组织史编写组编:《中共宁夏地方史简编》第76页。
[27]《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第30页。
[28]戴镜元:《甘肃岷县到陕北革命根据地》,载《回顾长征》第354页。
[29]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第654页。
[30]肖锋:《长征日记》第12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1]肖应棠:《砍“尾巴”》,《回顾长征》第857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2]马培清:《东北军骑兵师吴起镇被歼目睹记》,载《文史资料选辑》第62辑。
[33]马培清:《东北军骑兵师吴起镇被歼目睹记》,载《文史资料选辑》第62辑。
[34]《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下册第418页,档案出版社,1987年。
[35]《红色中华报》1936年7月3日。
[36]《马匪罪恶史料》稿本,稿藏宁夏政协。
[37]肖华:《红旗漫卷西风》。
[38]聂荣臻:《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战斗》,载《星火燎原》(四)第4页,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
[39]《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第52页。
[40]吴忠礼、刘仲芳:《斯诺来到宁夏》,载《宁夏史志研究》1987年第6期。
[41]王克林:《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在陕甘革命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为1987年8月在延安召开的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学术讨论提交的论文)。
[42]《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第31页。
[43]《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2~85页。
[44]郝文和:《毛泽民同志在盐池的故事》,载《宁夏日报》1982年11月30日。
[45]《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布告》,载《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0页。
[46]钟侃、陈明猷、吴忠礼合著:《宁夏史话》第389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7]《红色中华报》,1939年10月22日。
[48]宁夏档案馆编《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15页。
[49]《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第46页。
[50]《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16页。
[51]马青年:《红军西征的回忆》,载《银川文史资料》第3辑。
[52]《红色中华报》1936年11月16日。
[53]张寄亚:《红军西征及“陕、甘、宁省豫海回民自治县”史迹采访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