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科技的传入
西北地区科学技术的开拓,较内地滞后而又发展缓慢,直到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以后,才把兴办洋务引进陕甘省城。他先在西安设立机器局,继于兰州创办织呢局。宁夏地区的新科技开拓则更迟,是后来伴随着邮电、交通业的开发而艰难举步的。
189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和陕甘总督杨昌浚,在甘肃省创办有线电报业,总局设在兰州,同时于固原州城设立分局,是为近代科技传人宁夏地区的开端。[1]次年,又在宁夏府增设电报分局,但线路只架设到中卫县宁安堡(今中宁县城),并在此设报房。宁夏府城的线路,迟至1903年才架通,同年设立府城报房。[2]继有线电报业之后,1905年省城兰州又创设邮政总局,同时在宁夏府城开设邮政三等分局,各县和乡、镇也先后分设代办所或信柜,除办理一般信件外,还可以承接汇银、寄货等业务。[3]
从1911年开始,开发黄河水运也在不断试办。先在皋兰县创办船政总局,宁夏设立分局,陕甘总督升允聘请比利时人罗比尔吉设计制造的新式轮船,名曰“飞龙号”,为黄河通航的运载工具,航段从绥远托克托县河口镇起,经宁夏至靖远县王佛寺止,航程约1200公里。[4]进入民国以后,黄河水运业由官办改为民办。始有商人陈润生、何涤修、蔡质夫等人所开办的甘绥轮船公司,后有甘肃省督军张广建和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合伙个人出资经办的轮船公司。(www.xing528.com)
宁夏第一家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迟至1926年才由芬兰商人创办。芬商维利俄斯在西北经商有年,看到宁夏地区的甘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质量又好。大片荒芜的河滩、沙窝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甘草秧,除了成为牲畜的饲草外,往往被当地农民作为烧柴利用了。于是他从上海购买了1台小功率蒸汽机锅炉和其他设备,由水路运到宁夏,在宁夏洪广营办了1家甘草药膏厂,生产的甘草膏全部外销,获利颇丰。[5]
民国之后,“开发大西北”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在这种新形势下,1919年,北洋政府组织“河套调查团”,对绥远、宁夏进行实地勘测,在《调查河套报告书》中,提出一个“河套灌区整理及垦务计划”。报告书还将宁夏青铜峡灌区的水利设施、用水制度和灌溉地亩数作了详细记述、计算,对于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很高的学术与实用指导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