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甲制度:防止抓兵暴政

保甲制度:防止抓兵暴政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不断加强保甲制,以控制兵源,征收赋税,防止逃兵。马鸿逵规定稽查处负全省警卫、稽查、治安之责,有指挥县政府、警察局、保甲长之权,有限制集会、结社,检查书报、杂志、邮电、违禁品以及传讯、拘禁之权。征兵成为宁夏人民最大的灾难。

保甲制度:防止抓兵暴政

二、保甲制度与抓兵暴政

为了严密控制人民,加强地方基层推行政令的组织和骨干,马鸿逵在所辖地区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马鸿逵于1934年成立行政人员训练所,在十五路军教导团第三期毕业学员中挑选了50多名学员和一批宁夏青年干部入所受训,为实施保甲制度作准备。学员受训6个月,结业后,马鸿逵命令全体毕业学员去平罗县试编保甲。这些学员到平罗后,首先在县城清查户口,再按户口分布情况编成保甲。10户为1甲,10甲为1保。按地区情况,不满10甲或超过10甲也可以编成一1保。5保或少于5保,编成联保。县城编完后,把全体工作人员分成4个组,分赴4个区进行编制。全县编制完成后,选出保甲长和联保主任,保和联保都设有保丁。保甲编成后,凡是征兵、征粮以及田赋税收、民间纠纷的调解均由保长负责。1935年2月,平罗县的保甲编制工作结束后马鸿逵把其中一部分学员任命为平罗县各级行政单位的负责人,其余的学员又分到各县,在全省范围内继续推行清查户口和编保甲的工作。[34]

为了监督和加速推行编制保甲的工作,每县又派军队1营,每区1连,强行推行保甲制。到1935年7月,全省编制保甲的工作始告完成。据省方公布,全省共编了642个保,8471甲,统辖123715户。全省人口共为1002876人。其中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壮丁为292762人。同年11月,设立保长训练所,召集全省各县保长到省城集中接受为期40天的训练。省方拟定了《宁夏省各县保甲人员服务规程》,规定保甲职责和联保切结。1936年,又拟定了《宁夏省保甲整顿办法》,先令省会及宁夏、宁朔、平罗等7县根据乡镇区域,编组联保,设置联保主任。各联保增设书记1人,作为专职,厉行保甲规约,强化保甲组织。1937年3月,又划全省为3个保甲指导区,以宁夏、宁朔、平罗为第一区,金积、灵武为第二区,中卫、中宁为第三区,委派保甲指导员,专办保甲工作。通过不断加强保甲制,以控制兵源,征收赋税,防止逃兵。[35]

1940年,马鸿逵又下令清查户口,实行新县制,扩充保甲组织,乡设民政主任,负保甲专责。甲、保、区、乡长都成为有薪金的专职人员,每年保甲费开支数达到40万元之巨。同时进一步整理保甲户籍册,特别绘制了一种“户籍图”,以利控制流动人口,巩固兵源。[36]

1940年,马鸿逵下令在清查户口的基础上制发国民身份证、客籍入境居留证和通行证,进一步强化对人民的控制。规定:年满16岁以上的男子,均须领身份证,规避不领者,16岁以上40岁以下的罚兵役,40岁以上的罚劳役。行路住店,均须带证,查无证者,即送警察局扣押惩治。

马鸿逵还设立特务稽查机关,即所谓“马统”组织,迫害进步人士和反马势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马部来宁夏时,设有1营宪兵,担任此项任务。1933年孙马大战爆发,马鸿逵下令组织全省军警督察处,1940年改称军警联合稽查处,这个特务组织在全省各地设立6个分处,分处下设所,在全省各重要关卡共设“稽查所”32个,每所3至5人。马鸿逵规定稽查处负全省警卫、稽查、治安之责,有指挥县政府、警察局、保甲长之权,有限制集会、结社,检查书报、杂志、邮电、违禁品以及传讯、拘禁之权。并设有化装侦探、巡视侦探、坐地侦探、谍报网等特务组织。[37]輵訛稽查处特别在韦州、下马关、乐利堡、磁窑堡、石沟驿等沿陕甘宁边区一线布置稽查所,专门刺探边区军政情况。[38]輶訛这个特务组织和军队、保甲制共同构成马鸿逵专制统治的支柱。(www.xing528.com)

马鸿逵统治宁夏后,连年征兵扩军。1937年以前,蒋介石不准马鸿逵私自向地方拔壮丁,扩充军队,而马鸿逵则阳奉阴违,偷偷摸摸地征了3次兵。1937年至1940年,又每年征一次兵。1940年以后,则往往每年征兵2次。从1941年至1948年的8年中,共征兵12次。解放前夕,宁夏人口约75万,而马鸿逵的军队,计有步兵3个军,骑兵1个师,加上地方部队和马鸿宾的军队,总数约在10万人以上。这样,宁夏每7个半人中即有1个兵。征兵成为宁夏人民最大的灾难。

马鸿逵还将各县近1万名的“壮丁训练队”作为正规部队的预备队,并担任后方勤务,包围陕甘宁边区,构成由甘肃海原兴仁堡沿陕甘宁边区到鄂托克旗的新封锁线及全省境内的岗位哨网。当时,全省共划分为3个警备区:金积、灵武、盐池为1个区,司令部设在吴忠;中卫、中宁、同心为1个区,司令部设在中宁;宁夏、宁朔、平罗、磴口、陶乐为1个区,司令部设在省城。各司令部分别统辖各县壮丁队。县称总队,区称大队,乡称中队。以县、区、乡长兼总队、大队、中队长,以军官任指挥,专责管训。其编组建制与正规军基本相同,只是枪械较少,自备吃穿。[39]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军中央公布了一系列的“总动员”法令,包括“兵役法”、“国民军训法”等等。马鸿逵从此名正言顺地公开征兵,扩充实力。1937年,按国民党中央规定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一”的办法,征兵7640名;1938年,又征兵17630名;1939年征兵4363名;1940年征兵3028名。[40]

征兵初期,规定每户有18至25岁合格壮丁者,三抽一,五抽二;后改为18至30岁;再改为18至40岁;最后,兵源枯竭,竟改为15至55岁。先是按壮丁抽,后来改为按丁抽。残酷的征兵使宁夏人民如入水火。在征兵期间,有的雇佣充数,有的贿谋规避,有的甚至自残躯体以逃避兵役,还有的举家逃亡。在每次征兵期间,用刀刺破眼球,用刀砍掉食指,用石头砸掉门牙,用巴豆糜烂下身或肛门假造梅毒,以及用其他方法躲避兵役者常有发生。马鸿逵的手段更为毒辣,征兵令下,全省部队、保甲一起动员,四处抓丁,一时路断人稀,如临大敌。由于兵源枯竭,雇兵现象普遍发生。最初雇兵一名,需小麦三四十石,或银元百十元。后来竟涨到小麦八十至一百石,银元二百至三四百元。[41]

马鸿逵的兵营更是暗无天日。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疾病无医药,操练和劳役十分繁重。兵营流传:“来时绑了绳,入伍进牢营,打骂是常事,不如判了刑。”[42]士兵不堪非人待遇,日夜思逃。逃兵成了马鸿逵军队的一大痼疾,也给宁夏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据中卫1县估计,解放前所征正兵在1万名以上,而所征逃兵则在2万名以上。为防止士兵潜逃,马鸿逵制定了许多防止逃兵、缉捕逃兵的法令,以特别残酷的方法抓捕和惩罚逃兵。

沉重的兵役负担,使广大人民难以忍受,人口大量逃亡外流。据当时省民政厅统计,1935年,全省人口为1002876人,以后逐年下降,到1941年,降至73万多人。[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