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辅臣叛乱和赵良栋南征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杀;第二年,大顺农民起义军的最后一位重要将领李来亨阵亡,清初波澜壮阔的军民抗清斗争终于被镇压下去了。但清朝随即又面临着统治阶级内部的叛乱和分裂势力挑起的战争。在平定三藩之乱和进讨蒙古噶尔丹的两大战役中,宁夏成为清军南征北伐的重要的后方基地。
三藩叛乱中为首的是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公元1612~1678年),他权重势盛,不仅祸害当地百姓,也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康熙十二年,年仅二十岁的康熙帝(公元1654~1722年)力排众议,坚决下令削藩。当年十二月,吴三桂(时六十岁)自恃功高兵强,悍然叛乱,杀云南巡抚等官,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次年自称周王),进占湖南省。于是贵州、四川等地文官武将先后叛清归吴。一时间长江以南各地全部陷入吴三桂和其他两藩王(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的控制,总称三藩之乱。
事先,清朝廷曾擢升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驻扎平凉,原想倚重他固守西北。三藩叛乱后,朝廷更筹划以陕西为基地,南下收复四川,但事与愿违。康熙十三年秋,吴三桂遣王屏藩和吴之茂自四川到平凉联络。十二月初,王辅臣于宁羌(今陕西汉中)杀陕西经略莫洛,领兵拥周叛清。于是固原道台陈彭和定边副将朱龙等,也都据城叛乱。
次年初,王辅臣由宁羌回平凉,接受吴三桂送来的“平远大将军印”和白金二十万两。陈彭和朱龙分别被封为巡抚和招抚总兵。三月,王辅臣派总兵李国良等领兵八千余人,分别攻占定边、靖边、花马池、惠安堡以及兰州、洮州、河州等地,并进攻灵州和兴武营。宁夏的南部和东部沦为三藩叛乱的势力范围。
清朝提升宁夏总兵陈福为陕西提督(仍驻宁夏),率军抵御叛军。在甘肃提督张勇、左都督孙思克和都督同知王进宝等将领率军配合下,先后收复花马池、惠安堡、韦州和定边、安边等地,斩叛将朱龙、倪五等人。十月,陈福和副将泰必图领兵南下进攻固原,受到叛军顽抗,围城一月未下,泰必图战死。清军只得退保灵州。(www.xing528.com)
当时贝勒洞鄂等率领清军围攻平凉,要求陈福领兵南下配合。陈福为了先解除中途遭受袭击的危险,十二月再度发兵进攻固原。但寒天飞雪,将士非常劳苦,又有前次进攻固原大败的余悸,都不愿意出征。陈福强迫军队进驻惠安堡,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参将熊虎、刘德等鼓噪而起,杀死了陈福。
这时朝廷认为宁夏已经全部归附王辅臣叛乱,准备发兵清剿。时任天津总兵的宁夏籍将领赵良栋(公元1621~1697年)竭力辩解,担保宁夏不会叛乱。次年二月,由于甘肃提督张勇的推荐,朝廷调任赵良栋为宁夏提督。他急速由天津驰返宁夏,捕杀了熊虎、刘德、阎国贤、陈进忠等,“散其党羽”,并在灵州“招抚河东二十余堡”,从而很快安定了本地秩序,中止了叛乱势力在宁夏的扩大蔓延。
同时,清朝加强对宁夏的军事控制,调拉笃祜领蒙古土默特兵驻防灵州、定边等处,又以都统毕力克图为平远将军,防辖驻守宁夏的满、蒙古八旗兵。当年三月,王辅臣派陈甲等率领一万五千余人再度围攻灵州,被副都统恰塔等率领八旗兵所击败。五月,宁夏河东诸堡叛军相继投降。同月,八旗将领图海统领蒙古、满、汉大军,于平凉城北的虎山墩击溃叛军巢穴。六月十五日,王辅臣领陈彭、周扬名等叛将向清军投降,西北大局渐趋安定(康熙二十年,王辅臣在被召入京时突然死亡,传系自杀)。此后几年,赵良栋在宁夏积极练兵,为后来南下彻底剿灭川滇吴氏叛军准备了军事实力。
康熙十七年,三藩中的靖南王和平南王相继降清。已经孤立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周帝,当年病死。其孙吴世在贵阳继位。次年,年近花甲的宁夏提督赵良栋率陕甘绿营五千将士南下四川征战,先后收复成都和云南城(今昆明市)。康熙二十年,吴世自杀。连续八年的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至此终于胜利结束。其中赵良栋起了重大作用,他“功凡克府县百数十城,得伪官小大千余,收伪印二百六十余。平蜀及滇仅二岁一月”,官至云贵总督,被推为清初第一良将。
在随赵良栋出征川滇的宁夏军队中,涌现出一大批宁夏籍将领。他们后来散布全国,掌握各地重要兵权。如四川提督马际伯、云南提督张国梁、湖广提督俞益谟(广武营人)、湖广提督加太子太保马宁(回族)、广东顺德总兵陆进兵、川北总兵罗大虎、襄阳总兵师帝宾、瓜州总兵冯德昌、河北总兵江琦(曾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总兵”)、贵州永镇总兵镶白旗副统吴坤(后加议政大臣)等等。赵良栋的长子赵宏灿和次子赵宏燮,分别官至兵部尚书和直隶总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