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通运输和商业的蓬勃发展

交通运输和商业的蓬勃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长安迤北,经今陕西的兴平、乾县、永寿、彬县及甘肃的宁县、庆阳、环县进入宁夏府路。这条驿道横贯宁夏中部,境内里程约三百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和商业的蓬勃发展

三、交通运输及商业的发展

为了维护全国的统一局面和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元朝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交通事业,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开辟了中西“丝路”宁夏地区的新段。元代西方人到中国大陆,有两条路通往大都(北京),一条是由海路而来,经泉州、福州,入闽江,过仙霞岭,沿钱塘江、运河而达大都;一条是由陆路沿“丝路”而来,经嘉峪关、肃州、甘州、凉州、宁夏、河套、大同、居庸关而到大都。盛唐以前的“丝路”东段,分南北两道。其中沿渭水西行的南线为主线,经原州至凉州的北线为辅线。到了元初,即出现了另一条主线:由原来的北线行至瓦亭(今固原市南)后,即西越六盘山,然后经隆德县及甘肃的会宁县、定西县至兰州市。这条新线出现后,原来的北线不再使用,原来的南线作用大大下降。也有从凉州(今甘肃武威市)直达中兴(今宁夏银川市),向东北经天德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至大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就是经甘州、凉州,然后“骑马八日”,到达额里哈牙,即西夏中兴路,接着向东北经天德城而至大都。

二是开辟了新的道路。元代在宁夏新开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六盘山道。成吉思汗曾在攻西夏时避暑于六盘山。忽必烈大理班师回京,也曾在六盘山驻扎。宪宗蒙哥南下征大理途中,“驻跸六盘山,诸郡县守令来觐”[39]。至元九年(1272年)后,六盘山地区作为安西王皇子忙哥剌的驻兵和避暑之地,交通往来更为频繁。元初三个皇帝和一个皇子在六盘山避暑或驻跸,六盘山又是调兵军屯和驻扎之重地,实际上形成了一条长安—六盘山—会宁—定西—兰州(或西宁)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宁夏—亦集乃路。元代亦集乃路总管府设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元代时,每年要在今宁夏和兰州市购进二万石粮食,然后经甘州(今张掖市)运至亦集乃路。至治二年(1322年),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乃蛮台下令,将粮食改由宁夏(今银川市)直接运往亦集乃路,即由今银川西越贺兰山,经阿拉善左旗至额济纳旗,全长约千余里,与原来的路线相比,少走了二千余里,而且“岁省费六十万缗”[40]

三是扩大了驿站规模。元代疆域辽阔,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驿站制度进一步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每隔数十里有一站为驿站(元代文书中称站赤),备有马匹和馆舍,大站、小站和交通枢纽之地均设置有专职官员。全国共设有驿站一千五百处。除陆站外还有水站。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元制每十里、十五里或二十里设一急递铺,有铺兵和邮长,主要任务是转送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由于驿站和急递铺的普遍设置,形成了“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局面,大大有利于全国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和各地的经济交流,所起的作用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据《永乐大典·站赤》载,元代宁夏境内共有驿道三条。(www.xing528.com)

第一条:由长安通兰州的驿道穿过宁夏南部山区。由长安向西北,经甘肃平凉入宁夏境,西行九十里为瓦亭驿。然后折向西,越六盘山,四十五里为德顺州(今宁夏隆德县)。再向西一百二十里至甘肃境内的吴家湾,又经会宁、定西等地至兰州。此驿道在宁夏境内一百五十余里,有驿站二。

第二条:经古灵州至西域道。由长安迤北,经今陕西的兴平、乾县、永寿、彬县及甘肃的宁县、庆阳、环县进入宁夏府路。萌井驿(今宁夏盐池县萌城)为宁夏的第一站,南至环州为二百五十里。由萌井向北,三百五十里为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南),再西南一百二十里为鸣沙驿,然后渡黄河向西至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市),又西行一百八十里为野马泉站,随后即入甘肃境,经甘州、肃州往西域。这条驿道横贯宁夏中部,境内里程约三百里。

第三条:由应理通东胜州的黄河水驿。中统四年(1263年)四月,中书省下令从应理沿黄河至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设立水驿,七月,经中书省批准,造新船三十艘,调拨旧船三十六艘,配水手二百名,每个驿站给牛十头,羊一百只,并置馆舍、拨耕地。至此,一条长一千七百八里的水驿开通,在宁夏境内约八百里,其间所设水站记载不详,据推测有应理州、鸣沙州、灵州、中兴等水站。

担负着驿站徭役的广大站户,被组成与民户不同的特殊户籍,即站户户籍,站户的经济负担和徭役负担比民户要重,他们不仅要负责供应来往使臣的饮食和向驿站提供铺马等交通工具,还要提供劳动力,负责马匹的饲养,充任马夫、车夫、船夫、搬运夫、馆夫等。站户的私有田地规定要入站,作为站田。随着元朝统治的腐败,不仅驿站出现了许多弊病,也出现了站户的日益贫困化和逃亡的现象。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宁夏地区的手工业主要有制毡业和制盐业。从西夏到元代,宁夏地区官府和普通民众都用羊毛、驼毛制造毡、毯、褐子等。西夏人的衣帽鞋袜也多是毡褐制品。建房也用毡片盖顶,游牧行军用的帐篷,大都是毛毡所制。元朝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他在中兴(今银川市)所见时说,该地制造的驼毛毡不少,“是为世界最丽之毡;亦有白毡,为世界最良之毡。盖以白骆驼毛制之也[41]。”马可波罗在同书中记载说,这类毡“所制甚多”,商人把它运销到契丹和世界各地。宁夏盐池盛产青盐,其质可与山西解盐相比,曾大量销往关中等地。元初一度听民采用,后政府对盐的生产和销售加以控制。元朝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是盐课的收入,为了严格控制盐的销售,元朝政府在各地普遍推行“食盐法”,即由政府直接掌管销售,按居民人数(或户数)分派食盐,宁夏也采用此法。除毡制品和青盐外,宁夏还盛产药材,著名的有红花和大黄。《元史》曾记载宁夏种植红花过多而影响了粮食生产。“宁夏户口繁多,而土田半艺红花,诏令尽种谷麦,以补民食。”[42]《马可波罗纪行》载,唐古特(西夏地区)“诸州之山中,产大黄甚富,商人来此购买,贩售世界”。元统一后,交通发达,南北物资畅通无阻,经商的人逐渐增多,“舍本农,趋商贾”[43]风气很盛,加之宁夏又居通往西域的“丝路”上,宁夏的毡制品、药材等远销至西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