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之际,北方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以饥馑奔窜,地著务农,日减月削,先畴畎亩,抛弃荒芜……中原膏腴之地,不耕者十三四”[9]。耕地荒芜,生产衰败,人民流离,社会动荡,到处是一派残破凄凉、民不聊生的景象。宁夏地区经过蒙古军队多次征讨西夏的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尤为严重,人口减少,水利衰败,农业荒芜,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忽必烈建元之后,面临的这种局面严重威胁着蒙古贵族的统治。作为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政策的措施,改变蒙古游牧社会的统治方式,吸取中原的经济文化,积极采用汉法,其中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忽必烈深知农业生产对于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性,他对蒙古贵族们说:“司农非细事,朕深谕此。”[10]只有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才能保证封建政府的赋税和社会安定。即位之初,忽必烈就颁布了“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1]的诏令,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巩固新的封建政权的紧迫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1)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劝农官和劝农机构;(2)保护农业生产,禁止占农田为牧地,限制抑良为奴;(3)大力进行军民屯田,同时招集逃亡,鼓励开荒;(4)建置仓储制度,置常平仓和义仓,平抑谷价,预防灾害,赈济灾民;(5)减免租税;(6)兴修水利等。元朝前期实行的这些措施,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北方地区“民间垦辟之业,增前数倍”[12]。这些措施,在忽必烈执政期间,在宁夏地区得以实行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河沿窑址
(元 中卫市常乐镇)
元统一全国后,大力推行军民屯田,“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13]。这些遍及各行省的军民屯田,主要是招募无业农民开垦荒地。“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14]到至大时,全国屯田达百二十余所[15],全国屯田面积达十七万五千多顷。[16]
宁夏地区是元代前期移民屯田的主要地区之一。其中北部黄河流经地区,历来是引水灌溉的农耕区,有较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西夏时期,党项族以宁夏北部作为活动中心,西夏灭亡前,当时兴庆府约有军民十万多人,灵州有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一户。[17]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公元1227年,蒙古军进占西夏时,“民至穿凿土石避之,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18]在短期内人口急剧下降,为数不多的西夏党项族遗民,一部分奔向中原投归金国,后来融于汉族或其他民族,另一部分则返回四川西部甘孜和木雅等山区。宁夏南部地区在蒙古军灭西夏前的百余年间,为金国所占领,由于夏宋、金宋的军事对峙和多次战争,这一地区的人口也在下降。战争的结束和元代的统一,为宁夏地区补充大量劳动力创造了机会。(www.xing528.com)
向宁夏地区的移民屯田主要是在忽必烈在位期间(公元1261~1294年)的三十三年间,《元史》中多处留下了在此期间宁夏民屯、军屯的记载。元代最早开始在宁夏屯田的是朵儿赤。朵儿赤是西夏宁州人,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曾任中兴路管民官。世祖即位后,他曾向忽必烈建议:“西夏营田,实占正军,倘有调用,则又妨耕作。土瘠野圹,十未垦一。南宋屯聚以来,子弟蕃息稍众,若以其成丁者,另编入籍,以实屯力,则地利多而兵有余矣。请为其总管,以尽措划。”[19]元世祖答应其请求,乃授其为中兴路新民总管,遂在西夏故地率众屯田。
为了补充西夏地区的劳动力,至元三年(1266年)七月,世祖“诏令西夏避乱之民还本籍”[20]。此后,又陆续将内地投降蒙古的居民签发中兴地区屯田。至元八年(1271年)正月,“签发已未年(公元1259年)随州(今湖北随州市)、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投降人民一千一百七户,往中兴居住。十一年,编为屯田户,凡二千四百丁。二十三年,续签渐丁,得三百人,为田一千八百顷。”[21]至元八年迁往西夏地区的这批鄂州居民万余人,沿途颠沛流离,时任西夏中兴等路新民安抚使的独吉和安抚副使袁裕请准朝廷,对这批移民“计丁给地,立三屯,使耕以自养,官民便之[22]。”袁裕又建议:“西夏羌、浑杂居,驱良莫辩,宜验已有从良书者,则为良民。从之,得八千余人,官给牛具,使力田为农。”[23]仅这一次在西夏地区安置的鄂州屯田移民就有八千余人。
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忽必烈颁布了流民还业免税一年、第二年减半的诏书,鼓励逃亡者开荒务农。至元八年又颁布了《户口条划》,对户籍进行整顿,将被诸王贵族、权豪势要之家非法占为奴隶的人口编籍为民,并招收屯田。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世祖从安抚司请,在宁夏路放良屯田,“以招收放良人民九百四户,编聚屯田,为田四百四十六顷五十亩[24]。”
在宁夏地区移民屯田的同时,调兵军屯,特别是在南部六盘山地区军屯次数也不少。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李进“领兵二千,屯田河西中兴府。……十五年,移屯六盘山”[25]。较大规模的军屯还有: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世祖“命安西王府协济户及南山隘口军,于安西、延安、凤翔、六盘山等处屯田[26]。”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三月,“发迤南新附军一千三百八十二户,往宁夏等处屯田。二十一年,遣塔塔里千户所管军人九百五十八户屯田,为田一千四百九十八顷三十三亩。”[27]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十月,世祖“从总帅汪惟和言,分所部戍四川军五千人屯田六盘”[28]。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五月,“陕西省督巩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盘山[29]。”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三月,“枢密院臣奏:‘延安、凤翔、京兆三路籍军三千人,桑哥皆罢为民,今复其军籍,屯田六盘。’从之。”[30]世祖之后,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二月,“自六盘山至黄河立田,置军万人。”[31]
从上面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元代前期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通过各种方式向宁夏地区的移民屯田和调兵军屯是很频繁的,大体上北部以民屯为主,南部以军屯为主,民户数及屯田数虽难以准确统计,但估计其数量即使尚不能与西夏时期相比,也比元初有了明显的增加。据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计,仅宁夏路总管府所辖三州内,枣园、纳怜站等处屯田就有一千八百顷,鸣沙州屯田四百四十余顷。[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