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州之战与西夏的兴起

灵州之战与西夏的兴起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灵州成了汉、回鹘、吐蕃和党项各族势力争夺的焦点。实质上,攻占灵州对日后的西夏建国有奠基的作用。西夏送还被俘虏的宋朝官吏;释放被俘虏的宋朝兵民;边境发生纠纷,服从宋政府处理。主张按党项的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战斗为先,兵马为务,建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独立政权。

灵州之战与西夏的兴起

一、灵州之战及西夏的建立

北宋建立之初,宋朝曾封李彝兴(因避宣祖讳,改“殷”为“兴”)为太尉。“北汉刘钧结代北诸部来寇麟州,彝兴遣部将李彝玉会诸镇兵御之,钧众遂引去”[1]。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李彝兴向宋廷进献良马三百匹,宋太祖赵匡胤曾亲视攻玉为带,以将赐彝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李彝兴死,宋“太祖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夏王。”[2]其子女李光睿继掌夏州政权。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李光睿子李继筠派银州刺史李光远和绥州刺史李光宪率军为宋军助阵,受到宋太宗的嘉奖,封李光睿为检校太尉。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李光睿死,李继筠继承王位。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李继筠死,由其弟李继捧继掌夏州政权。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李继捧率领族人首领二百七十余、民户五万余帐投附宋朝,言“其诸父、昆弟多相怨,愿留京师[3]。太宗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赐白金千两、钱百万、帛千匹,并派使臣到夏州护送继捧家族迁居开封。随后,夏州李克文、绥州李克宪也相继归附了宋朝,宋派官兵占领了夏、银、绥、宥等四州。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反对附宋,他率部奔往夏州东北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联络党项其他部落,集合武装,抗宋自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夏州尹宪和都巡检使曹光实,选精骑夜袭地斤泽,斩首五百级,焚烧四百余帐,俘获李继迁的母亲、妻子,得羊、马、器械数以万计。李继迁只身逃至夏州北黄羊平,拿出祖先的画像,以恢复故土相号召,招聚番众,壮大力量,同时与野利等豪族通婚,建立反宋联盟。雍熙二年(公兀985年)二月,李继迁采用汉人谋士张浦之策,诱杀宋朝汝州团练使曹光实,攻占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四月,宋派李继隆出兵讨继迁,继迁弃银州而去。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继迁遣使向辽称臣请婚,辽圣宗以宗室女为义成公主下嫁,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辽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宋廷屡次讨李继迁用兵无效,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派李继捧回镇夏州,并在李继迁占领银、绥二州后,采纳继捧和郑文宝等人建议,用软、硬两手策略迫继迁就范:一是加官晋爵(授继迁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以笼络之;二是禁绝番地青盐入汉界,封锁汉界粮食至番界,从经济上困扰继迁。继迁拒绝招抚,不为所困,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在浦洛河(在灵州南240里)[4]邀击宋军运往灵州的粮草四十万,继又进围灵州,屯兵不去。

西夏文残碑

(西夏 西夏陵区5号陵出土)

灵州位于夏州的西侧,倚负贺兰山,带引黄河,地位冲要,是唐、宋时代西北边疆的著名重镇。在灵州的西面,是我国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当时这一地区主要散居着回鹘部落,灵州地西南面,则是吐蕃部落分布地区。因而灵州成了汉、回鹘、吐蕃和党项各族势力争夺的焦点。继迁固有必争之势,宋朝也有不能不守的苦衷。[5]唐末五代以来,西北地区经历了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受重大的破坏,人力物力都大为衰耗。宋政府要保有灵州,首先要解决军队“转饷”问题,而其时“关西老幼,疲苦转饷”,对于承担军队给养已经无能为力。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死,子赵恒继位,是为真宗。李继迁遣使求和,宋政府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之地重归李氏之手。李继迁得陇望蜀,收复五州故土后,于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广集党项诸部围攻灵州,宋廷急派六万大军驰援,援军未到,灵州已失。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认为:“西平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莫知所备。”[6]正因为西平府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李继迁在攻占灵州后第二年即迁居于此。实质上,攻占灵州对日后的西夏建国有奠基的作用。(www.xing528.com)

灵州陷落的次年(公元1003年),继迁率军西征,攻占吐蕃族占据的河西重镇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县),吐蕃族大首领潘罗支以伪降麻痹继迁,乘其不备,聚集六谷、者龙等部落突然出击,继迁中流矢逃回,死于灵州境内。此时,正值宋与契丹缔结“澶渊之盟”。宋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周边的和平局面,急于与党项缓和矛盾;继迁临终前也希望保住已取得的成果,嘱咐其子李德明上表附宋:“一表不听,则再表,虽累百素,不得请,不止也。”[7]李德明继位后,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与宋签订和约;宋封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颁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二万贯、茶二万斤;给予内地节度使薪俸;准许夏人入内地贸易往来,沿边榷场不再禁止夏人买粮;撤销青盐内输禁令。西夏送还被俘虏的宋朝官吏;释放被俘虏的宋朝兵民;边境发生纠纷,服从宋政府处理。史称《景德和约》。和约签订后,李德明在保境息民、发展和平的同时,尽全力向西发展,派军攻打吐蕃潘罗支和回鹘可汗,控制河西走廊,开展商业贸易,使其所辖的地区出现了“有耕无战,禾黍如云”[8]的兴旺景象,经济实力极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李德明“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作称帝的准备。为了称帝建国,他将灵州西北的怀远镇(今银川市)作为新都城的选址,认为此地“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障蔽,形势利便”[9],便筑城徙居,大建门阙、宫殿、宗庙、官署等等,改称兴州,这正是今银川市作为宁夏政治中心之始。

▲红陶五角花冠迦陵频伽

(西夏 西夏陵区3号陵出土)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嗣立。元昊对其父臣属宋朝颇为不满,他认为:“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主张按党项的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战斗为先,兵马为务,建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独立政权。元昊申明号令,实行部落间的军事民主制,“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10]。为了作独立建国的准备,元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不再接受唐、宋王朝赐给的“李”、“赵”汉姓,改王室拓跋氏姓嵬名氏,更名曩霄,自称“兀卒”(又译“吾祖”,皆为西夏语“皇帝”二字的译音)。(2)颁布《秃发令》,强令国人三日内一律秃去额顶之发,违者处死,以突出本民族的风俗标志。(3)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广营殿宇,准备建国的都城。(4)新订官制,分为文、武两班,有汉名官号和番名官号。(5)规定官员和平民服饰,以分别等级贵贱。(6)创造西夏字,颁行境内;又设立番字和汉字二院,加速翻译汉文典籍,以资统治借鉴。(7)设置“番学”,选番、汉贵族子弟入学,培养统治阶层的后备人才。(8)自立年号,先为“开运”,继改“广运”,又改为“大庆”。在准备建国的同时,元昊在军事上也取得节节胜利,先发兵攻打宋朝的府州(今陕西府谷县),接着在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县)击败宋军。公元1032年,率兵进攻吐蕃大首领角厮罗所辖青唐(今青海西宁市)、宗哥(今西宁市东)等城,苦战二百多天,取得了胜利。又举兵进攻回鹘部落,占领了肃(今甘肃酒泉市)、瓜(今甘肃安西县)、沙(今甘肃敦煌市)三州,扫除了建国称帝的后顾之忧。

公元1038年,嵬名元昊正式称帝,年号“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西夏语为“大白高国”[11],音译为“邦泥定国”。自称“兀卒”,即汉语“皇帝”。这时夏国的领域,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关(今敦煌市西小方盘城),南迄萧关(今宁夏原州区北),北抵大漠。除保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诸州外,又新升部分重要镇堡为州,如洪(今陕西靖边县南)、定(今宁夏平罗县)、威(今宁夏同心县)、龙(今陕西志丹县北)诸州皆是。都城为兴庆府,即今银川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