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朔方军节度使的经济与军事大发展

朔方军节度使的经济与军事大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朔方节度使和行军大总管一样驻节灵州。屯田使、营田使的职务均被都督或节度使兼任。朔方节度使独自占有赋税,不隶属于中央,从而加强了对本地区军民的压榨和奴役。此外又调遣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朔方道防御大使王毛仲、天德军节度大使张说等共同讨伐康待宾。

朔方军节度使的经济与军事大发展

一、朔方军节度使经济军事力量的壮大

唐代灵州,总领黄河中游,是唐代西北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地,也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壤点。从北魏时期开始,灵州就获得了有效的经营,著名的北方军镇之一——薄骨律镇就设在这里。州城虽然在河渚之中,随水上下,但一直未被河水淹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正在宁夏北部领兵巡视长城,准备对付突厥李渊妻兄窦抗,听到李渊攻下长安的消息,立即率领灵武、盐州两郡的隋将归附李渊。灵武归唐后即改灵武郡为灵州总管府,郭子仪被授为灵州总管。初领回乐、弘静、怀远、灵武、鸣沙等五县。后为灵武都府,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铁勒内附后,又于其境内置皋兰、高丽祁连三州安置铁勒部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又置“六胡州”在其境,安置突厥及“昭武九姓”人,开元初废,复置燕然州,以多滥葛部地置,侨治回乐县;鸡鹿州,以奚结部署,侨治回乐县;鸡田州,以阿跌部署,侨治回乐县;东皋兰州,以浑部署,原以薛延陀部众所置祁连州,后来,侨治鸣沙县;烛龙州,侨治温池县;燕山州,亦侨治温池县,以上这些州均隶属灵州都督府所辖。开元初年,已经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聚集灵州。

盛唐时期,为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镇压少数民族的反抗,从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至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北方设置十个节度使,其中九个在西北。这便形成了以后的方镇,据《新唐书·兵志》所说:“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唐初实行府兵制,自唐高宗武则天以后,均田制深受破坏,府兵制也随之没落。原统兵的是道大总管,后改为大都督。永徽以后,“除都督带使持节,即是节度使,不带节者,不是节度使。景云二年四月,贺拔延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此始有节度之号”[82]。朔方节度使,据《唐会要》说,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十月十六日,朔方行军大总管和其他诸道一样,改为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和行军大总管一样驻节灵州。前几任朔方大总管,都是当时名将王复、薛讷等。

▲牵马图

(唐 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唐墓出土)

朔方节度使所统辖的军城,各书记载虽不一致,但基本上有丰安军、定远城、安北都护府、东城、西城、振武军和经略军等。丰安军,在灵州西黄河外一百八十余里,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置,管军队八千人,马一千三百匹。定远城有东城和旧城之分,东城在灵州东北二百里黄河外,景龙中大将张仁愿置,管兵七千人,马三千匹。废城仍在灵州东北二百里,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郭振元认为,西城辽阔,丰安军势孤,蹭千里无城,烽堠杳渺,所以置此城,招募五千五百健兵镇守。后王祎又置羊马城,幅员十四里。安北都护府,也叫中受降瑊,景龙年间张仁愿于黄河北岸置,管兵六千人,马二千匹。东城则在榆林郡东北,也是景龙年间张仁愿所筑,管兵七千人,马一千七百匹。西城,九原北黄河外八十里,景龙中张仁愿置,管兵七千人,马一千七百匹。振武军,在单于都护府内,天宝年间王忠嗣置,管兵九千人,马一千六百匹。经略军,在灵武城内,管兵二万七百人,马三千匹。另外,新泉军,也有可能属朔方节度使辖,在会州西北二百里,管兵七千。位于怀远县西北四十里的新堡(原名千金堡),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置,内有防御军二千五百人,粮食五万石。朔方节度使所辖的军、城,其中上都在开元年间以前修筑。朔方节度使,总领兵六万四千七百余人,军马二万四千三百匹。[83](www.xing528.com)

朔方节度使在边镇中属于势力最强大的一支。节度使原来的主要任务是备防,军事与政务分开统理。但在节度设立过程中,边防形势日趋紧张,大食东侵,吐蕃渐盛,突厥重新崛起,唐朝为加强防御力量,各种事务权力,逐渐地集中到节度使手中。方镇军进行营田,“唐开军府以要冲,因隙地置营田”[84]。屯田使、营田使的职务均被都督或节度使兼任。所领的军队初为招募,后有所谓“长征健儿”,可以专兵。实际上节度使集军政、财政大权于一身,管辖数州,“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85]。朔方节度使独自占有赋税,不隶属于中央,从而加强了对本地区军民的压榨和奴役。康待宾“六胡州”起义就是这一情况导致的结果。

康待宾“六胡州”起义是开元年间在朔方镇发生的首件大事。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兰池州民康待宾开始聚众反叛,朝廷命韦抗持节抚慰,而韦抗平常没有武略,康待宾等人并不害怕。第二年四月,康待宾部发展壮大,首先占据长泉县,然后又攻陷六胡州。他按照突厥人的官号,建立自己的一套组织体系,有护州、大将军、将军等官职。起义后声势浩大,有七万之众,并与居于夏州一带的党项联合进攻夏州。唐朝闻讯后,迅速命兵部尚书、朔方大总管王晙征发陇右诸军和灵州附近的铁勒九姓军马前往镇压。此外又调遣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朔方道防御大使王毛仲、天德军节度大使张说等共同讨伐康待宾。康待宾的南面有陇右将军的骑兵,北面有铁勒九姓的骑兵,三受降城的军队断其后,另灵州等六郡的骁勇攻其前,形成四面合围之势,并采用了分化瓦解的政策,悬赏生擒或斩获首领康待宾。在唐军猛烈攻势之下,康待宾与党项人的联盟解体。七月王img82率朔方大军将康部击溃,杀死三万五千余骑(一说为一万五千)。康待宾被俘后,送至长安腰斩。但是,康待宾余部第二年又于庆阳环县一带继续反叛,张说大军压境,在木盘山(可能即六盘山之误)将其消灭。[86]康待宾起义被镇压后,府兵制开始崩溃,招募兵制完全实行,并得以推广。为了防止朔方六胡州等地少数民族再次举行反抗,唐将六胡州等地余部五万余人,迁往内地许、汝、唐、邓、仙、豫等州,造成了朔方空地千里的局面,军队也由六十余万减至四十余万人。开元二十多年,牛仙客为朔方节度使时,曾征发灵州等地大家弟子二万多人以补充朔方军等处兵员。[87]

开元末天宝初年,王忠嗣接任朔方节度使后,朔方镇实力获得很大的加强。王忠嗣为当时名将,曾抵御过突厥人多次进攻,并通过抬高马价收购的办法,使良马多入其军。在镇守方镇方面,他坚持以持重安边为目的。经过王忠嗣的经营,“自朔方至六中,边陲数千里,要害之地,悉列置城堡、斥地各数百里”[88],王忠嗣“杖四节 ,控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握”。

唐代的士兵每日每人食米二升,一年应食米七石三斗;军士每人每年支绢布十二匹。天宝年间,朔方军镇每年需军粮五十余万石,供衣二百万匹段,开支十分庞大,但以总兵力而言,朔方军镇在整个军镇中只是中等水平。

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集数权于一身,而又没有相应的制约力量,很容易养成骄横的习性,安史之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朔方镇没有参加割据,只是由于节度使个人的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如王忠嗣那样特别忠于朝廷的边官,不可能成为割据势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