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髹漆工艺与绘画艺术
北魏以及西魏、北周时期,宁夏地区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民族间交往的加强,使来自中原和西域的工艺、绘画艺术,与当地鲜卑族的文化交相融会,焕发出瑰丽的色彩。
固原县发现的北魏夫妇合葬墓中,男人的棺具为漆画棺。髹漆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早在6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存里,就曾发现有漆器。商周到秦汉,漆器工艺盛行于中原地区,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容器、祭器、兵器、生活用品以及墓棺的制作。固原市北魏漆画棺的发现,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浪潮中,髹漆工艺技术已为边远的西北地区居民所掌握。
固原市北魏漆棺的制作,是先在木棺上贴敷织物并做好灰底子,然后髹漆绘画。漆画以红色为底色,用彩色或墨线在底色上勾描出图案轮廓,再用铁朱(赭色)、石青、石绿、黄色等调漆绘制。绘画中还大面积使用贴金工艺。整个漆棺的盖、左右侧及前后档,均绘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和儒、佛以及世俗生活题材的画面。其内容之丰,技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分布在棺左右侧的孝子故事画尤具特色。据考证,棺的左右侧共绘有舜、郭臣、蔡顺、丁兰、伊伯奇等五个孝子的故事。孝子舜的故事保存较完整,共有八幅。每幅之间均以形制相同的三角火焰纹相隔;各幅画面不论内容繁简,其面积大小相等;一幅画面表现故事的一个情节,并附题记说明画面的内容;数幅画面连贯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我国早期连环画的初次发现,在我国连环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漆棺上所绘的孝子故事,均为汉族传统故事,但人物形象都是鲜卑族。他们面相长圆,着夹领、窄袖长袍,脚蹬乌靴;男戴高冠,女作高髻。漆画将汉族传统故事用鲜卑族形象表现,是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绝好体现。而装饰图案中的联珠纹,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具体反映。
固原县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的墓道、过洞、天井、甬道以及墓室等处的数十幅壁画,是我国极罕见的北周绘画艺术珍品,其内容有武士、侍女和伎乐女工等。武士们形体健壮,头戴高冠,身着明甲,而其形态各异:有的双手捧刀于腹前;有的一手执刀,一手屈于腹前;有的则一手握刀,一手拿刀穗。侍女面容丰润,神情自若,或手执团扇,或手捧拂尘。伎乐女工则身着宽袖衫,腰系腰鼓,尽情弹奏。北周壁画的技法是,以墨线勾出轮廓,再施以红色晕漆,浓淡适宜,用笔简洁、质朴,线条豁达流畅,既继承了魏晋绘画线条简练、色泽明快、构图活泼而奔放飞动的艺术传统,又开创了形象秀丽、活泼流畅的新风,对我国隋唐绘画艺术有重大影响。
▲持笏板侍者壁画
(隋 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出土)
【注释】
[1]《册府元龟》卷六。
[2]《晋书》卷一四,《地理志》。
[3]《晋书》卷九七,《北狄匈奴传》。
[4]马长寿:《北狄与匈奴》第98页。
[5]参见《元和姓纂》。此据牛达生、许成《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第4页。
[6]周伟洲:《南凉与西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页。
[7]《晋书》卷一二五,《乞伏国仁载记》。
[8]周伟洲:《南凉与西秦》,第5页。
[9]《资治通鉴》卷七九。
[10]《晋书》卷一二六,《秃发乌孤载记》。
[11]《晋书》卷五六,《江统传》。
[12]《晋书》卷五二,《阮种传》。
[13]《晋书》卷四七,《傅玄传》。
[14]万斛堆:另说在今宁夏中卫市西,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此据周伟洲《南凉与西秦》,第13页。《通鉴》胡注则作万斛堆在温围水东北安定郡高平县界。
[15]《晋书》卷四○,《贾充传》。
[16]《资治通鉴》卷八○。
[17]《晋书》卷一七,《马隆传》。
[18]《晋书》卷一四,《地理志》。
[19]《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
[20]《资治通鉴》卷九一。
[21]《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资治通鉴》卷九一。
[22]参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第7~8页。
[23]《晋书》卷一二五,《乞伏国仁载记》。
[24]《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
[25]《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
[26]《水经注》卷三。
[2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
[28]《元和郡县图志》卷三。
[29]《魏书》卷一○六,《地形志》。(www.xing528.com)
[30]《魏书》卷一一○,《食货志》。
[31]《元和郡县图志》卷四,《水经注》卷三。
[32]《魏书》卷二八,《刘洁传》,
[33]《魏书》卷五八,《杨播传》。
[34]《魏书》卷一○三,《高车传》。
[35]《元和郡县图志》卷四。
[36]《水经注》卷三。
[37]《魏书》卷一一○,《食货志》。
[38]《魏书》卷三八,《刁雍传》。
[39]《魏书》卷三八,《刁雍传》。
[40]《魏书》卷三八,《刁雍传》。
[41]《魏书》卷三八,《刁雍传》。
[42]《魏书》卷三八,《刁雍传》。
[43]《魏书》卷一一○,《食货志》。
[44]《彭阳新集北魏墓》,载《文物》1989年第9期。
[45]《资治通鉴》卷一四九。
[46]《魏书》卷一八,《广阳王建附渊传》。
[47]《北齐书》卷二三,《魏兰根传》。
[48]《魏书》卷一八,《广阳王建附渊传》。
[49]《魏书》卷四一,《源贺传》。
[50]《北齐书》卷二三,《魏兰根传》。
[51]《魏书》卷四一,《源贺传》。
[52]《资治通鉴》卷一四九。
[53]《资治通鉴》卷五一四。
[54]《周书》卷二,《文帝纪》。
[55]《周书》卷一,《文帝纪》。
[56]《周书》卷二五,《李贤传》。
[57]参见杨建新,卢苇《丝绸之路》,甘肃人民出版杜1983年版第108~123页。
[58]《魏书》卷一○三,《西域传》;《洛阳伽蓝记》卷五。
[59]《宁夏固原北魏墓清理简报》,载《文物》1984年第6期。
[60]《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85年第11期;《浅谈固原北周李贤墓的学术价值》,载《宁夏文物》1980年第1期(试刊号)。
[61]《晋书》卷一一九,《姚兴载记》(上)。
[62]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6页。
[63]钟侃:《宁夏文物述略》,第46~47页。
[64]《须弥山石窟》,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65]《须弥山石窟》,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