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夏政权的建立及其对宁夏地区的统治
十六国时期最后统治宁夏地区的是由匈奴铁弗部所建立的大夏政权。
铁弗部是三国时期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匈奴右贤王去卑后裔中的男子与鲜卑女子婚配而产生的部族。魏晋时期,铁弗部活动在雁门郡(今山西代县)一带。十六国时期逐渐迁徙到朔方(今黄河河套地区)。匈奴汉国曾封铁弗部首领刘虎为楼烦公。前秦时,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投靠苻坚,曾被封为西单于,督摄河西杂类,并筑代来城(故址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给他屯居。是后,铁弗部在朔方逐渐强盛起来,有“控弦之士三万八千”[24]。
公元391年,刘卫辰遣子直力率众攻北魏南部,拓跋珪引兵抵抗,大破直力。魏兵乘胜追击,从五原金津渡河,直捣刘卫辰所居代来城,卫辰父子出走。最后直力在木根山(今内蒙古五原县河西)被擒,卫辰被部下所杀。卫辰第三子勃勃逃奔鲜卑族薛千部(今内蒙古五原县),薛干部将他转送给附属于后秦的高平公没奕于,被招为驸马。勃勃受到后秦主姚兴的赏识,乃以其为安远将军,使助没奕于镇高平。后来勃勃又被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并配以三交(故城在今陕西榆林县西)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使镇朔方。
公元407年,勃勃闻后秦与北魏相通,乃谋叛。时值柔然可汗杜伦献马八千匹予后秦,至大城(在今伊克昭盟境内),勃勃将之掠去。随后,勃勃集合部众三万余人,伪装到高平川(今固原市清水河)畋猎,因袭击没奕于,尽并其众。勃勃自认为是夏后氏之裔,遂称大夏王、大单于,建元龙升,正式建立起大夏割据政权。
同年十月,勃勃破鲜卑薛千等三部,降其众万余人。又攻下后秦三城(今延安市东南)以北诸戍。此时,诸将认为“高平险固,土田饶沃”,劝勃勃定都于此。而勃勃则认为:“大业草创,士众末多;姚兴亦一时之雄,诸将用命,关中末可图也。我今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不如以骁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为我有。待姚兴既死,嗣子暗弱,徐取长安,在吾计中矣。”[25]是后勃勃采取游击战术与姚秦连年互相攻战于秦、陇之间,有时也和北魏交战,逐渐略取秦、陇及岭北地区。公元413年,勃勃发岭北夷、夏十万人,筑城于奢延水(今红柳河)之北、黑水(今海流兔河)之南,自言:“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宜名新城曰‘统万’(今陕西靖边县北的白城子)。”[26]同时,勃勃认为他的祖先从母姓刘“非礼也”,故改姓赫连氏,意为帝王系天为子,显赫实与上天相连。
公元417年秋,晋太尉刘裕灭后秦。刘裕东还后,勃勃乘机攻占长安。次年冬,勃勃筑坛于灞上(长安城东灞水上),即皇帝位,改元昌武。群臣劝迁都长安,勃勃不许。遂留太子镇守长安,自己回到都城统万。(www.xing528.com)
是时,大夏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其疆域“南阻秦岭,东戍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27],大致包括今陕西渭水以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太原、临汾西南部及甘肃东南和宁夏全境。大夏政权在今宁夏境内设置的见诸记载的有三城:高平城(今固原县城),为夏国南部的军事重镇;薄骨律城(今灵武市河中堡),也是一军事重镇,因其地多果园,又称果园城;饮汗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镇河堡一带),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故“赫连勃勃以此为丽子园”[28]。
勃勃称帝后,诸子因争夺皇位继承权而互相残杀。真兴八年(公元424年)十二月,勃勃废太子而立少子伦。赫连闻知后,率兵七万余人攻袭赫连伦于高平,伦兵败被杀。接着次子赫连昌领兵攻杀赫连,并其众八万五千。勃勃遂立昌为太子,次年,勃勃死,太子昌继位。
勃勃诸子相互攻杀,使大夏国力大力削弱。赫连昌继位的第二年(公元426年),北魏大举进攻夏国。是年冬,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轻骑二万进攻统万城,赫连昌仓促应战,统万虽未破,但夏军被俘者数万,损失牛马十余万,拓跋焘又徙夏国居民万余家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公元427年,北魏发兵十万再攻统万,赫连昌败遁上邽,统万失守。次年,魏攻上邽,擒赫连昌,送往平城。
赫连昌被俘后,其弟赫连定收集余众数万奔还平凉,即皇帝位,改元胜光。公元430年,北魏再次攻夏,至平凉,赫连定退保上邽,魏军克平凉,夏长安守将亦弃城西遁,关中及秦陇大部分地方被北魏占领。是后,赫连定派兵灭了西秦,又欲渡河进攻北凉时,被吐谷浑于途中擒获,转送至平城后被杀。威震一时的大夏政权从此彻底灭亡。
北魏在攻占关中、秦陇后,又于公元436年灭北燕;公元439年灭北凉,从而统一了中国北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