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宁夏地区聚居着小月氏、乌桓、鲜卑、匈奴和羌族等各少数民族。小月氏约在西汉中期居宁夏。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以后,乌桓入居塞内沿边各郡。鲜卑族也属东胡族,原居鲜卑山(今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带),语言、习俗、制度与乌桓同。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鲜卑入北地”。光和中(公元178~183年间),鲜卑大人檀石槐死,其子和连立。和连才力虽不如其父,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叛者半”。以后和连“出攻北地”时,被善射者射死。[98]
东汉时期,宁夏还聚居有匈奴族。由于匈奴内部分裂,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右奥建日逐王比自称呼韩邪单于,率四五万人降汉,屯居五原、云中、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朔方、定襄、雁门一带,史称南匈奴。以后光武帝又准许匈奴南单于各部徙居西河郡(今山西中部)、美稷。从此,北地郡、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代郡和西河郡等八郡,均有匈奴人居住。章和元年(公元87年),北匈奴二十万人又“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99]。
东汉时期,对宁夏历史最有影响的要属羌族。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原来长期居住在以青海湖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过着游牧生活。东汉王朝建立后,陆续迁羌族多部于金城、陇西、天水、扶风等郡。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汉将窦固等攻破青海烧当羌后,又将其迁至三辅(今陕西西安市周围)一带。[100]为防止内徙羌人与青海羌人联合,东汉政府于大小榆谷等地(今青海西宁市一带)驻军屯田。
东汉后期,统治集团加重对内徙羌人的剥削与压迫。他们“或倥偬于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勤”。“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引起羌人反抗。从汉安帝时起,羌族人民发动三次大起义,前后延续五六十年,给东汉政府以致命打击。
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汉政府撤回西域都护与田卒时,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羌人随军前往掩护。前往的羌人惧怕远戍不归,行至酒泉时纷纷逃散。附近郡县发兵邀截堵击,并焚毁沿途羌人房屋,迫使羌人纷纷反抗。东汉王朝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率军前往征讨[101],结果是屡遣屡败。永初二年(公元108年),羌族义军首领滇零大败任尚后,在北地(今吴忠市西南)称帝,并联络武都(今甘肃省武都县北)、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南)、西河(今山西省府谷县西)诸种羌起义。于是“众遂大盛,东犯赵、魏,南入益州”[102],威震三辅。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羌族起义军势力达河东、河内一带,东汉政府决定将安定郡治徙美阳(今陕西扶风县东),北地郡治徙池阳(今陕西泾阳县),上郡郡治徙衙。为防止汉族人民响应羌族起义,逼迫当地居民也一同迁徙。官军“刈其稼禾,发撤室居,夷营壁,破积聚”,致使迁徙居民“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失大半”[103]。强迫迁徙引起汉族人民也与羌一同起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九月,汉阳人杜琦、杜季贡兄弟与同郡人王信率众起义。与羌人联合,攻下上邽城(今甘肃天水市西)。
面对羌、汉族人民起义力量日益强大,东汉政府改用骑兵作战,且用收买、暗杀等卑劣手段对付义军,使义军逐渐削弱。杜琦被暗杀、王信战死后,杜季贡投奔富平(今吴忠市西南)滇零。永初六年(公元112年),滇零病死,其子零昌袭天子称号,狼莫辅佐,以杜季贡为将军,令其守丁奚城(今灵武南)。[104]元初三年(公元116年),汉度辽将军任尚领匈奴兵万余人击败零昌于灵州(今灵武市西北)。零昌败往北地(今吴忠市西南)。任尚乘胜破丁奚城,并进而击败零昌。次年,任尚遣刺客刺杀杜季贡、零昌,又追狼莫至北地,后在富平上河区(今中宁县东北)激战中,狼莫大败。不久,狼莫也被暗杀。轰轰烈烈的羌族第一次大起义遂被镇压下去。这次大起义历时十年,东汉政府耗军费二百四十亿钱,受到沉重打击。
第二次羌族人民大起义爆发于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由于地方官吏对羌人的奴役与掠夺,且冻、傅难种羌进攻金城,又同西塞湟中羌人联合进攻武部、三辅等地。东汉政府派征西将军马贤率十万大军前往镇压。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在射姑山(今甘肃天水市附近)义军大败官军,马贤被杀。巩唐种羌又攻北地,败北地太守贾福、武都太守赵冲。进而义军围攻安定,安定太守郭璜兵败,下狱死。继之,义军攻关中,烧皇陵。凉州东西羌纷起响应,义军声势更大。东汉政府一面加派大军据守三辅,一面加紧对起义军的分化招降,使义军于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失败。此次战争延续七年,东汉政府耗去军费八十余亿钱。
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羌族人民举行第三次大起义。烧当、烧何、勒姐等部羌人联合起来,战火波及三辅及凉、并二州。东汉王朝起用皇甫规、张奂、段等人领兵镇压。前二人采用招抚的办法,羌人先后归服者二十余万人,[105]而护羌校尉段则认为羌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势穷虽服,兵去复劫。唯当长矛挟胁,白刃加颈耳”[106]。在段颖的残酷屠杀下,西羌各部义军相继失败。段颖血洗三辅、安定、北地等郡义军。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段颎在高平(今固原市)西北逢义山上大败先零羌,杀死羌人八千余人。以后又在奢延泽(今陕西定边县东北)、灵武谷(今银川市西北)大败羌族义军。在泾阳再败先零羌后,他向皇帝保证:“绝其本根,不使能殖。”[107]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段颎部将破羌族义军于瓦亭山(今固原市南),再追杀羌族义军余部于射虎谷(今甘肃天水县西)。至此,第三次羌族大起义最后失败。
羌族三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成为黄巾大起义的先导,对加速东汉王朝的衰亡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注释】
[1]《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2]王国维:《鬼方·昆夷狁考》。
[3]《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5]《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6]桓宽:《盐铁论〉卷一七,《备胡》。
[7]《盐铁论》卷九。
[8]《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9]《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10]《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1]《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12]《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九。
[14]《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八。
[15]《汉书》卷二八七,《地理志》。
[16]《元和郡县图》卷四。
[17]《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8]《汉书》卷六四,《严安传》。
[19]仲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0]《史记》卷一二九,《贷殖列传》。
[21]《汉书》卷二五,《郊祀志》。
[22]《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23]《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24]《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2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八。
[26]《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27]《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28]《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29]《史记》卷三○,《平准书》。
[30]《史记》卷二九,《河渠书》。
[31]《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32]《汉书》卷二五,《郊祀志》。
[33]《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34]《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35]《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36]《西汉会要》卷三一。
[37]《汉书》卷八,《宣帝纪》。
[38]《西汉会要》卷五六。
[3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二。
[40]《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
[41]《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
[42]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3]《史记》巷二九,《河渠书》。
[4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二。
[45]《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
[47]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www.xing528.com)
[48]《汉书》卷五,《景帝纪》。
[49]《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50]《文献通考》卷一五九。
[51]《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52]《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53]《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
[54]《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55]《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
[56]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0年版。
[57]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0年版。
[58]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0年版。
[59]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0年版。
[60]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0年版。
[61]《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
[62]《后汉书》卷三三,《郡国志》。
[63]《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
[64]《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
[65]《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
[66]《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
[67]《后汉书》卷一二,《卢芳传》。
[68]《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69]《资治通鉴》卷四二。
[70]《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
[71]《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
[72]《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73]《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
[74]《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
[75]《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
[76]《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
[77]《东汉会要》卷三二,《光武平陇蜀》。
[78]《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
[79]《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80]《后汉书》卷二三,《郡国志五》。
[81]《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
[82]《后汉书》八九,《西羌传》。
[83]《后汉书》八七,《西羌传》。
[84]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5]《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
[86]《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87]《后汉书》卷四,《和帝纪》。
[88]《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
[89]《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90]《水经注》卷二。
[91]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2]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3]钟侃:《宁夏文物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4]《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
[95]《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
[96]《后汉书》卷三四,《梁竦传》。
[97]《后汉书》卷八四,《烈女传》。
[98]《后汉书》卷九○,《鲜卑传》。
[99]《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
[100]《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101]《后汉书》卷五,《安帝纪》。
[102]《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10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二。
[10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二。
[105]《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
[106]《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
[107]《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