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国兼并西戎的策略与影响

秦国兼并西戎的策略与影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穆公又采纳了内史廖对戎王施加美人计的建议,送女乐二十八人予戎王。对于一心要独霸西戎的秦人来说,当然不会为义渠的财物所动。秦和西戎的战争进入相持局面。义渠、乌氏为秦所灭,居于宁夏北部的朐衍戎国在秦人的威胁下不战而降,臣服于秦。

秦国兼并西戎的策略与影响

第二节 秦对西戎的兼并

西戎杀幽王,周室东迁,西戎乘胜东进,“侵夺岐、丰之地”,秦和西戎的矛盾日渐尖锐。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24],西戎退回泾、陇一带。

秦穆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人向东扩张的企图遭到晋国毁灭性的打击,秦人为了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从而集中力量,攻伐西戎,以确保以后东进时无后顾之忧。此时一个原为晋国人、后投奔西戎名叫由余的人,奉戎王的指派,出使秦国以结好秦人。秦穆公加以收买后,由余背叛出卖了西戎,向秦人供出了西戎的地形和军事实力情况。秦穆公又采纳了内史廖对戎王施加美人计的建议,送女乐二十八人予戎王。戎王得女乐以后,终日耽于女色,不理政事。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乘机出兵,一举攻破西戎十二国,“开地千里,遂霸西戎”[25]

西戎经受此次秦人的打击以后,许多小国为秦人所灭,其地被并入秦的版图,但其中的义渠戎、乌氏戎却并未被秦人彻底灭亡。

面对比自己远为强大的秦人,义渠戎只得对秦采取守势,并力图改善与秦的关系,甚至不惜以称臣纳贡、进献财物的办法以换取秦对义渠继续存在的承认。对于一心要独霸西戎的秦人来说,当然不会为义渠的财物所动。厉共公三十三年(公元前444年),秦人出兵攻伐义渠,义渠无力抵御,大败,义渠王为秦军所俘。义渠收拾残部,在经过十多年的准备以后,于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大举向秦人发起反攻,秦人节节败退,义渠进入秦人腹地,直至渭水以南一带。不久,义渠又一次向秦人发起主动进攻,在洛水一带大败秦人。秦和西戎的战争进入相持局面。

怪兽纹金带饰

战国 原州区中河乡征集)

▲鎏金虎纹带扣

(战国 原州区潘家庄农场出土)

秦孝公继位以后,采用商鞅变法的主张,迁都咸阳,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也为向西攻灭义渠、乌氏增强军事力量。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国发生内乱,秦利用了这一机会,派庶长操率领秦兵大举进攻义渠,义渠因内乱无暇抵抗,遭致失败,秦兵乘胜攻入义渠腹地,将义渠的重要城郭郁郅(今甘肃庆阳)占领,乌氏戎国也遭致秦人攻击而灭亡。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将占领的郁郅、乌氏按照商鞅变法秦国全境设县、乡、里的行政制度,分别改设为义渠县和乌氏县(今宁夏固原东南),纳入秦国行政管辖范围。秦灭义渠、乌氏以后,仍以原义渠、乌氏的国王为当地的行政首领,负责当地的管理,名义上成为秦国的一个臣属。义渠、乌氏为秦所灭,居于宁夏北部的朐衍戎国在秦人的威胁下不战而降,臣服于秦。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公元前320年),“王游至北河”,直至原朐衍戎国,并得到当地珍奇五足羊的贡奉。[26]

义渠戎王虽然臣服于秦,但并没有放弃复国的企图和希望。当魏国公孙衍起来联络赵、韩、燕、楚“合纵”攻秦时,义渠王以为有机可乘,秘密亲自到魏国,企图得到“合纵”各国的帮助以实现复国的希望。义渠戎到魏国以后,公孙衍对义渠王说:“道远,臣不得复过矣!”并煽动说:“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27]义渠王返回之后,时刻注视秦人的动态。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五国出兵攻秦,适秦王为了全力对付五国,对义渠则“赂之以抚其心”,给义渠送去“文绣千匹、好女百人”时,义渠王以为复国时机已到,遂起兵对秦人发起突然袭击,秦人未备,在李帛(又作李伯,地名不详)被义渠所败。

五国联军被秦军打败之后,秦于公元前314年大举出兵反攻义渠,义渠无力抵御,秦军锐不可当,接连攻占25座城池,[28]义渠复国的希望彻底破灭。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义渠王经过多次失败,在复国无望的情况下,重新成为秦人的臣属。义渠戎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贪恋女色,不改对女色“受而悦之”的恶习,甚至在朝于秦时,竟与昭襄王母芈氏(宣太后)勾搭成奸,乐而忘归,并生下二子,把复国的希望完全抛弃。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对义渠王不念旧情,将义渠王诱杀于甘泉宫。秦乘义渠无主,派兵将义渠彻底击溃,“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29]。这条用于防御义渠残部和匈奴的长城,经实地调查,由今甘肃静宁进入今宁夏西吉,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将台、马莲、红庄后,绕固原城西北的长城渠等地越清水河进入固原东南的河川,再东南至彭阳城的城阳白岔、长城塬等地进入甘肃镇原县境。由于年代久远,长城毁坏严重,但在今西吉将台、固原长城渠、彭阳长城塬等地,长城遗迹保存尚好。[30]长城残高2米~15米,基宽约8米,全用土夯筑而成,夯层紧密,厚约10厘米。筑墙就长城外侧取土,取土处形成陡直的壕沟。墙体每隔200米处筑有敌台。长城沿线的要道和隘口,建有边城、障塞、烽台,分别用于屯戍、望和报警,构成严密的防御系统。在长城沿线,还发现绳纹、弦纹板瓦,云纹或动物纹半瓦当、筒瓦等文物

▲人驼纹牌饰

春秋战国 彭阳县庙乡张街村出土)

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近2000年的西戎各国,以义渠戎国的最后被秦所灭为标志,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大部分戎人融入秦人或其他民族之中,成为以后汉民族中的成员;但也有部分义渠戎,在被秦人击溃后,北逃匈奴,加入匈奴民族之中,成为匈奴民族的成员。“盖义渠既灭,余众北走,以后为匈奴,居河套南北”[31],继续与秦对抗,成为秦在西北的强劲对手。

【注释】

[1]《史记》卷四,《周本纪》。

[2]《史记》卷四,《周本纪》。

[3]张长寿等:《关中先周青铜文化的类型与周文化的渊源》,载《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

[4]宁夏文管会:《文物普查资料汇编》《油印本》。

[5]《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6]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三。

[7]转引自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三。

[8]《后汉书》卷一一七,《西羌传》。(www.xing528.com)

[9]《竹书纪年》上。

[10]固原县文物站:《宁夏固原县西周墓清理简报》,载《考古》1983年第11期。

[11]一说今山西太原周人既西征犬戎,何以向北?此说似于理不合。

[12]《竹书纪年》卷上、下,《通志》卷一九五。

[13]《史记》卷五,《秦本纪》。

[14]顾颉刚:《史林新识初编》中册。

[15]《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16]《后汉书》卷一一七,《西羌传》。

[17]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载《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罗丰,《固原青铜文化初论》,载《考古》,1990年第8期。

[18]《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19]罗丰:《固原青铜文化初论》,载《考古》,1990年第8期。

[20]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杨郎青铜文化墓地》,载《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

[21]《列子·汤问篇》。

[22]宁夏博物馆:《宁夏中宁县青铜短剑墓清理简报》,载《考古》1987年第9期。

[23]李祥石:《宁夏贺兰山岩画》,载《文物》,1987年第2期;许成等:《宁夏石嘴山市黑石峁岩画》,载《文物》,1988年第9期。

[24]《史记》卷五,《秦本纪》。

[25]《史记》卷五,《秦本纪》。

[26]《史记》卷五,《秦本记》;《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

[27]《战国策》卷四。

[28]《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

[29]《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30]宁夏博物馆:《宁夏境内战国、秦、汉长城遗迹》,载《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31]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卷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