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十一月初二日,
“当前的革命形势,满清垮台已无问题,可是袁世凯则是革命最大阻力。袁的问题不仅是他本人为一奸雄,加上他还有北洋系的四镇兵力,这四镇兵力无疑的乃是当前最富战斗力的部队,所以袁的势力至少可以达到武汉,甚至湖南,而广东对北洋军来说,因为距离较远,鞭长莫及,自可埋首建立一支反袁的革命部队。目前姚雨平已组成劲旅,不过人数不多,若有半年时间,简练民军,全力扩充,则五六万精兵不难组成,以此和袁一拼,才有必胜把握。所以先生目前以留粤为上策,因为现在赴上海,必被拥为总统,这个总统没有能战的兵卒,一定受制于袁,对革命事业是无补的。”
胡的意见很正确,可是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革命不是靠坚甲利兵,如果我们不能登高一呼,身入虎穴异是“小同异”,天下之物则有“大同异”,否认“同”与,那么人民所仰望于革命志士的是什么呢?我们如果能以和平收革命全功,则是开世界革命的先河,何必先在家乡练兵。目前的形势是急需要一个革命政府以资号召,如能建立一个政府,则满清必然倾覆,袁世凯也不可能抗拒。我们是革命同志,应该示人以诚,信任别人,不宜先预防他人不服,而一意谋以武力取天下。”
胡汉民、廖仲恺都被
孙中山先生抵沪后下榻爱俪园。初七日召集最高干部会议,出席的有:黄兴、胡汉民、汪兆铭、陈其美、宋教仁、张静江,居正、
辛亥年十一月初八日黄兴、宋教仁专车赴南京,驻丁家花园,晚赴咨议局出席各省代表大会,讨论修改临时政府组织法。可是各省代表多不赞成内阁制,因此表决时还是通过总统制。
初十日17省革命代表开正式选举会,出席的17省代表名单为:奉天代表吴景濂,直隶代表谷钟秀,河南代表李搫,山东代表谢鸿焘,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刘懋赏,陕西代表张蔚森、马步云,江苏代表袁希洛、陈陶怡,安徽代表许冠尧、王竹怀、赵斌,江西代表林子超、赵士北、王有兰、愈应麓、汤漪,浙江代表汤尔和、黄群、陈时夏、陈毅、屈映光,福建代表潘祖彝,广东代表王宠惠、惠宪甫,广西代表
同时发出通电:“本日在宁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者十七省。
接着各省代表团也联名致电黎元洪:“各省代表会于元月二日决议,选举临时副总统,即于三日上午十时开选举临时副总统大会。我公当选。除通告全国外,并由本会特派员赍各省代表签名书敬呈钧鉴!兼表欢迎。”南京临时政府也致电黎元洪:“今日参议院选举副总统,经全数投票,举我公充任,共庆得人,谨为中华民国前途贺。”
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于是成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
孙中山先生抵京后,有人问
民国元年元旦(以下本文全改用阳历)晚10时,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临时大总统提出内阁名单,仿照美国政府制,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总统提出各部总长、次长名单如:
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
实业部总长:张謇,次长: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代表会对国务员名单亦小有修改,原来孙大总统是提名宋教仁长内政,章炳麟长教育,未获通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名单公布,各部总长中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是同盟会会员,其余各部总长都是立宪派人士中同情革命者。不过次长几乎全是同志。政府虽告成立,实业部总长张謇、交通部总长汤寿潜均住上海,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则卧病租界,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则在上海洽商借款,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更因在上海主持和议,不克返宁,所以这时的南京政府,实际负责的总长也只是三位革命党人,就是陆军部总长黄兴、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其余五部部务均由次长代理。(www.xing528.com)
临时政府经参议院通过后,孙大总统于
机关名称成立日期地点
陆军部
海军部一月十七日水师学堂
外交部一月十一日原设总统府内,三月
二日迁鼓楼前狮子桥
司法部一月十二日甲家巷
财政部一月十七日旧藩署
内政部一月十七日江南政务厅
教育部一月十九日交涉署(碑亭巷外务司)
实业部一月二十三日劝业道署
交通部一月二十三日粮道署
法制局一月十五日中协署(今肥侯府)
南京卫戍总督府一月十四日
本来武昌方面和上海方面的革命同志意见就不太协和,事情肇因由于黄兴,黄兴自己已经竭力希望弥补这个裂痕,可是天下事往往是有了裂痕,只会扩大,很难弥缝。南京组府时,推举黎元洪为副总统,也是黄兴的建议,其目的即在调和武汉,不过武昌首义的志士甚多,仅让黎元洪一个人做副总统,在武昌方面看来是不公平的。当时黎元洪下面的革命同志中,最重要的有一位孙武,他对策划起义,贡献很大,起义前一天,孙武试验炸弹,不幸爆发被炸受伤,举义后孙武是军务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孙武由武昌到了上海,因为他和黎元洪接近,所以对黄兴很不好,由于和黄不睦,言谈之间,自然对上海方面的革命同志也不好。陈其美对孙武的印象便非常不佳。临时政府筹组时,孙武希望做陆军部次长,可是陆军部总长是黄兴,黄既然不欢喜孙武,自不会拉他作次长。于是孙武便被摈弃,就因此使得武汉和宁沪之间更形貌合神离。
当临时政府的人事尚在磋商时,有一天,于右任去找黄兴,恰巧这天胡汉民、宋教仁都在黄处,黄见到这位西北革命领袖、《民立报》的主持人,便笑着说:“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谈组织政府的人选,你有什么意见?我们大家不妨交换一下。”于表示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就是在政府人选中,应该多容纳武昌首义的革命同志。不幸于的意见并未被黄完全采纳。当时
同盟会在革命时期一直是个秘密组织,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才决定改为公开组织,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举
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的观念多是“排满”的狭义民族主义,所以革命成功后,部分革命党员以为目的已达,过去结合的因素消失,加上组府的人事问题,革命的其他意见,因此分化的作用便随之发生。章炳麟的光复会本是同盟会的一个支系,辛亥光复后,同盟会主急进,章派主缓进。南京政府成立后,章即脱离同盟会,民国元年1月3日先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来张謇一派的预备立宪公会因同以江浙人士为中心之故,遂与章之中华民国联合会合并,组成统一党,以注意民生采用社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等十一项为政纲,由章炳麟、程德全、张謇、熊希龄为理事,汤寿潜、唐绍仪、汤化龙等为参事。另一方面孙武因不满黄兴,乃约湖北临时参议员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以拥黎为号召,主张“进步主义,以谋国利民”为宗旨,发起人有黎元洪、蓝天蔚、谭延闿、王正廷、王鸿猷、孙武、张振武、吴敬恒、刘成禺、宁调元、张伯烈、汪彭年等。这个民社可说是以湖北人为中心。
章炳麟有学问,古怪,是个大胆敢说的人,孙大总统对他很优容。在南京组府时,章有一信给孙大总统,请戒饬左右,
中华民国的临时参议院是在国民元年1月28日上午8时正式成立,议员到会的有17省38名议员。孙大总统致祝词,然后黄兴、蔡元培、居正、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古老的中国,根本就没有国旗,及至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后,清朝才制定国旗,当时决定以“黄龙旗”作为大清帝国的国旗。龙是个抽象的东西,封建时代它代表皇帝,而黄色则是清朝的代表色,“朕即国家”,所以黄龙为清国旗是很合理的。可是龙只在中国有象征意义,对西方各国则毫无意义,外国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动物?加上早期的黄龙旗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国旗在世界国旗史中还没有,三角形旗上的动物又是大家从来未见过的动物,洋人不知龙为何物,只好叫它是一个“有爪之蛇”!
武昌起义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是代表十八行省的“铁血十八星旗”;后来又改为代表汉(红色)、满(黄色)、蒙(蓝色)、回(白色)、藏(黑色)的五色旗代表五个民族。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的正式国旗。孙大总统却坚决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他提请参议院复议的咨文中曾列举如下的理由:
“贵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本总统认为未可遽付颁行。清国旧制,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礼。五色旗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且既云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天日之旗为汉族共和党(注:即同盟会的前身兴中会)人用之于南方起义者十余年,乙未年陈皓东身殉此旗。……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大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
临时参议院认为青天白日旗仅是同盟会一个党派所制定,不能代表全国,而五色旗已经为武昌革命军所采用,就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因此该院仍然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而将青天白日旗改为海军军旗,并将武昌革命军初期所用的十八星旗规定为陆军军旗。
兴中会早期曾用过红、蓝、白三色旗,红色象征“流血以求自由”,蓝色代表“公正平等的天空”,白色说明“人心皎洁而互爱”。三项意义表示“自由、平等、博爱”。这个三色旗不久即为青天白日旗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