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图2中的曲线MPB和MC分别表示地方政府官员的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成本。这表明,集约型发展方式形成的产量所占比重是不足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只注重经济增长数量、增长速度,因而更容易依赖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加,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严重负外部性。不仅如此,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不会直接转化成政府官员的个人政治收益,而是外部化为社会收益。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存在正外部性时,公共产品的价格并不等于该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比如,地方政府官员在提供教育医疗、科研投入时,所获得成果在使自己受益的同时,也会使得居民受益。这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正外部性,如图2所示。

图2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图2中的曲线MPB和MC分别表示地方政府官员的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成本。地方政府官员选择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程度为R,在该处MPB=MC。每单位公共产品给公众带来的边际外部收益表示为MEB。这样,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程度的边际社会收益MSB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外部收益之和,即:

MSB=MPB+MEB

效率要求边际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相等,这发生在R*点。比较R和R*点,可以看出,实际集约型发展水平的数量R小于效率要求的数量R*。这表明,集约型发展方式形成的产量所占比重是不足的。可见,正外部性的存在引起产量不足,或者说地方政府官员提供的最优数量低于社会要求的最优数量。(www.xing528.com)

因此,从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绩效来看,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根本转变的原因在于,政府主导型经济中,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政治权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一致性。对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与集约型发展方式区别,可以从外部性角度进行解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只注重经济增长数量、增长速度,因而更容易依赖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加,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严重负外部性。由于经济上的财政分权与政治上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只关注任期内的个人政治权益,特别是在以GDP为核心的干部考核机制与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通过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控制,使得资源价格远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导致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的真实成本,企业总是能够容易获得廉价生产要素并赚取高额利润,不存在加大研发力度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因而,采取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与此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负外部性,却与地方政府官员没有直接关系,这说明,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地方政府竞争一方面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反而导致经济发展方式锁定在粗放型增长路径上。

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需要更加关注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发展等,这些方面的改变不是短期内能够取得成效的。不仅如此,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不会直接转化成政府官员的个人政治收益,而是外部化为社会收益。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型经济中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权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即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负外部性,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存在正外部性下地方政府竞争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