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其世界影响

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其世界影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分析了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其世界影响。

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其世界影响

第一,是对经济思想史视域中各流派的演替及其地方政府行为理论进行理论梳理。理论梳理分为两大块内容:分析各主流经济学派演替的过程及其实质和分析各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政府观及其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各主流经济学派演替的过程清晰而有逻辑: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盛行,政府干预的声音较为强势;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等流派兴起,肯定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的声音较为强势;资本主义的垄断时期,从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各种流派交替而出,认可政府干预与反对政府干预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双方声音的强弱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的特点。通过对各主流经济学派演替过程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流派演替的实质,即思想与实践的互动。分析各主流经济学派的政府观及地方政府行为理论是核心内容。具体分析着眼于两大类:西方各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政府观及其地方政府行为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府观及其地方政府行为理论。西方各主流经济学流派可分为三种:政府干预阵营各流派、市场机制阵营各流派、两阵营之外其他流派。通过分析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供给学派等流派的政府观,阐释前两大阵营对政府职能的认知,这部分涉及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容不是非常丰富。与地方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的理论集中在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等领域,代表性理论为:蒂博特的政府间竞争与“用脚投票”理论,奥茨与罗森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威廉姆森的科层制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者行为理论,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政府观及其地方政府行为理论主要集中在两处: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观及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主要代表的法国调节学派的政府观。各大流派基于各自的学术立场,从多个维度讨论政府干预、政府职能与政府行为,见解虽然不一,但给解析地方政府行为提供了多维度的丰富视角与理论工具。

第二,是对大历史视野下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历史演化、影响因素、行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的历史梳理。历史梳理基于大历史视野而展开,分为三大块内容:中国历代地方政府结构及其行为的历史演化、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的特点。通过大历史视野对先秦以来的中国历代地方政府结构与行为进行分析,很容易看出中国历代地方政府结构的演化过程:先秦时期,分权血缘机制下地方机构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秦朝至宋,集权地缘的二级制阶段;元朝以后,集权地缘的多级制阶段。而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长时间呈现出一种动态调整特征,影响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央地实力对比、中央管理方式及地方政府结构;官员考核与激励制度;地理位置、面积与人口;政府间竞争等。大历史视野下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呈现出三大特点:政治统治功能属性中的响应性、配合性、服从性与践行性;社会管理功能属性的公共性;自主性主体的经济性。

第三,是对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阐释的理论分析。旨在以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解析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共分为三大块: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及内涵、中国当代地方政府结构及其行为的演化脉络、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解析。首先,在梳理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本质特征、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框架。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阐释中国现代化发展规律、总结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经验及教训的一门理论。其理论基础包含三大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发展观、当代中国在独特经济实践中所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其国别性与民族性。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如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独特的发展实践及其基本经验与客观规律;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如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基本发展理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实现一般商品的极大丰富、公共产品的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其逻辑终点。其次,勾勒中国当代地方政府结构及其行为的演化脉络。在梳理中国当代地方政府结构的演化过程基础之上,总结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演化过程: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与有限放权管理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1978年至今,不断开放的经济体制与制度激励机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最后,用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主体与职能、行为逻辑、影响因素、效率提升的路径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行为的主体,维护地方社会治安、保证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地方发展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地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地方政府的职能。多重约束下的自主理性行为是当代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体现在以下三个面向之中: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下的自主经济性行为;人民立场与公平共享价值理念下的自主公共性行为;应时而变的自主动态调试性行为。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央地关系;制度环境;自然禀赋及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等。提升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效率需从以下路径努力:构建更有效率的央地关系;创造更有活力、更具可持续性、更包容、更和谐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禀赋、积极引入各种要素并使之达到最佳配置;结合国家发展理念,厘清自主发展思路。(www.xing528.com)

第四,是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其世界影响的分析。主要分析了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其世界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所进行的大胆的政策试验与创新一步步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些凝聚着“底层智慧”的实践是中央“顶层设计”的依据之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开展至今,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实践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得出创新性的理论。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正是这种理论创新的主要现实材料来源,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文明演化至今,其发展路径从来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呈现出多样性与非线性特征,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而不同,方能建构一个多彩而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不同于西方的地方政府行为,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亦为全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种行为模式。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这种异质性取决于其所面临的独特历史语境,即由制度环境、文化传承、国家发展阶段等因素组成的大环境。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是一种多重约束下的自主理性行为,正是这种在中央鼓励下的自主的、试验性的、探索性的理性行为给中国的发展实践趟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这既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