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953—2018年中国经济除少数年份外,总体保持正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相对较大,随后中国经济进入了40年的稳健增长期。

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至2018年的900309亿元,剔除价格变动后增长17347%,人均GDP由119元增至64644元,实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1953—2018年中国经济除少数年份外,总体保持正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相对较大,随后中国经济进入了40年的稳健增长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既有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的贡献,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经济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规划。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铁律”表明,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发达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间人均GDP差距将以年均2%的速度缩减。众多经济学家基于对共同富裕的向往以及用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中国奇迹的探索,长期关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的收敛性,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并未趋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更需要以地区间增长质量收敛来抵消增长数量的发散效应,实现区域协调并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采用了Metafrontier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1992—2017年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基于地区间财政支出策略性竞争的统一分析框架,考察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收敛特征与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数量并未收敛,而经济增长质量却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特征。第二,经济数量增长率上升会显著降低经济质量增长率,即部分地区以牺牲经济增长质量为代价,实现了数量型的经济增长。而经济质量增长率却未能对经济数量增长形成有效影响。第三,内生交互效应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或者地理接近地区经济数量增长率能够显著刺激本地区经济增长加速,而地区间经济增长质量却鲜有互动。由于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和民生领域存在“逐底竞争”,地区间仅“为增长数量而竞争”,缺乏“为增长质量而竞争”。第四,外生交互效应表明,相邻或相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提升本地区经济质量增长率产生了正外部性。第五,对影响因素的分解发现,虽然财政支出占比对经济数量增长率的作用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由于其他地区会对本地财政支出变动做出策略性反应,最终通过反馈效应对本地经济增长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并且由于收入能力的差异,地方政府间策略化竞争行为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水平的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难以收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