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许多发展经济学家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特点,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一体系,提出了不少特殊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在于人均收入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其根源在于资本匮乏和投资严重不足。如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纳尔逊的“低水平陷阱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等。由于这些理论都将资本的匮乏看成是经济落后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也被称为“唯资本论”。
1953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出版了《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恶性循环论”,论证了资本形成对于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作用。他认为,正是由于资本形成的供求两方面的约束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资本形成不足是导致“贫困恶性循环”的主要障碍,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实行“平衡增长”战略,即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使各部门形成相互需求,全面发展,以此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继纳克斯之后,纳尔逊于1956年发表了《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一文,论证了由于低下的人均收入使得储蓄能力过低、投资较小和资本形成不足,加之过快的人口增长,导致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陷阱”而难于自拔,因而,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理论也成为“大推进”“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的重要依据。1957年,缪尔达尔出版了《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一书,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他分析了“低收入的循环累积因果运动”:在欠发达国家,由于人们收入水平低,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低、营养不良、健康受损、受教育水平低,从而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高又导致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产出低下。而低产出必然导致低收入,低收入强化了贫困。他指出,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稀缺,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上的不平等。(www.xing528.com)
早期发展经济学对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过度强调使“二战”后从殖民地状态下独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快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如工业化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计划化战略等。但是,发展中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过度强调资本形成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取得普遍成功,除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推进旨在促进资本形成的经济发展战略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工业化的进程也非常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