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在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实施新一轮的扶贫攻坚工程。受自然、历史、地理等综合影响,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因素复杂。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处于物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等)、人力(文化素质低)、社会资本(与外部联系交流的网络资源匮乏)贫困叠加、负向影响的困境之中,内源发展难以启动。这就需要在实施这些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减贫工作中,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要以精细化的社区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扶贫对象与外部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组织在农村贫困社区治理中具有专注性和持续性特点。这些组织相关人员能够以其个性化(而非官僚化)的互动模式在农村贫困治理中较好地做到与社区、村民进行长期、细致、耐心的沟通与交流,以此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社区、扶贫对象的状况(如贫困状况、发展优势、发展劣势、社区结构情况、文化特点等)。因而也更适合实施能力建设,有利于推动社区内源性发展,形成内源性扶贫模式。
特困地区的农村社区处于物质、人力、社会资本多重叠加的困境中,农村特困社区和人口实现内源发展需要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方面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具有推动贫困社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提升的优势,但对贫困社区的物质维度减贫方面仍需与政府等其他力量的合作共同推进。外部力量的合作与内源优化整合,方能形成贫困干预强大力量,实现贫困社区持续性内源减贫。
[1]“公益同行·NGO合作社区发展计划项目进展报告”,http://www.fupin.org.cn/uplo ad/20150825/57341440475841877.pdf。
[2]韩俊魁等:《境外在华NGO:与开放的中国同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资料来源:宣明会官方网站,http://www.worldvision.org.cn/index.php?lang=big5。
[4]资料来源:丽江市玉龙县人民政府与宣明会合作协议书,2005年。
[5]共济:《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数据来源:玉龙县官方网站,http://www.yulong.gov.cn/。
[7]资料来源:宣明会玉龙县项目办公室2013年度工作总结。(www.xing528.com)
[8]沈红:《穷人主体建构与社区性制度创新》,《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9]黄承伟、苏海、向德平:《沟通理性与贫困农村参与式扶贫的完善路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
[10]佟玉权、龙花楼:《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2期。
[11]“PPE怪圈”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见 Grant J.P.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New York:UNICEF/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65-68。
[12]朱晓阳、谭颖:《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
[13]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绿色流域):《波多罗:大山深处的发展故事》。
[14]Chambers,R.,and Conway,G.R.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21st Century.IDS Discussion Paper296,1992,p.6.
[15]Ian Scoones.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Working Paper72,1998.
[16]向德平、陈艾:《联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