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支持与农户生计资本扩展
一般认为,“生计是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capability)、资产(assets)(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获得权)和活动(activities)基础之上”。[14]在生计概念的各组成部分中,资产即是生计分析的核心。生计资源分为对不同生产模式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并构成生计的4类资本,即自然资本、经济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指有利于生计发展的自然资源流(如土地、水、空气等)和各类环境服务(如水循环、环境净化等);经济资本/金融资本指服务于各类生计发展策略的不可或缺的资本,如现金、存款、贷款,以及基础设施、生产设备、技术等其他经济资产;人力资本指实现各类生计策略中的技能、知识以及劳动能力和健康状况;社会资本指为实现不同生计策略的社会资源,包括个人或家庭的社会网络、社会权利以及个人参与的社会协会等。[15]生计资源、可行能力与生计结果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生计资源匮乏、可行能力低,生计结果呈现出贫困特征,反之则呈现丰裕特征。[16]因而,从生计贫困的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有利于扩展农民生计资源和提升农民可行能力,以获得呈现减贫与发展效应的生计结果。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其生计资本的较快扩展和可行能力快速提升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外部扶持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源发展中的外部扶持与外源式发展区别在于外部扶持的有限性而非主导性。从绿色流域在波多罗的发展项目来看,波多罗内源发展从2000年开始,外部力量以参与式发展方式引导村民成立资源保护小组,并陆续开展了资源保护培训、引进优良洋芋品种、发动群众修建简易公路、小额信贷、举办妇女夜校、修建太阳能发电设施等多项活动。与村民生计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本(如森林资源)、物质资本(如通村公路的修建、备灾预警设备、牦牛、绵羊、中草药)、金融资本(如小额信贷)、人力资本(如希望工程、妇女夜校、新品种的种养技术等)和社会资本(与外部经济联系增强)都得到了多方位扩展和较大提升。
(二)生计资本扩展与农户生计多样化
在改善贫困社区环境的基础上,农户逐渐发展出新的生计方式。生计资本多维扩展为农户生计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在启动内源式发展前,村民维持着单一化不可持续的伐木生计。上山砍伐成为农户教育、医疗、建房各方面货币支付主要来源后,村民的其他生计技能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单一化的砍伐生计模式中,妇女、老人等不参与砍伐,家庭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内源式发展启动后,伐木生计消失后,伴随不断增加的生计资本,村民生计策略选择日益呈现多样化。多样化生计中,包括妇女、老人在内的家庭劳动力因不同劳作需求而参与劳动,家庭劳动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另外,多样化生计中对劳动时间、劳动力能力需求的差异性,也促成了家庭劳动分工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不仅农户剩余劳动时间大幅降低,而且优质劳动力转入更高经济价值领域。
在内源式发展启动以来,波多罗村村民生计资本提升,生计活动扩展为包括种土豆、油菜、花椒、中草药、养殖牲畜、生态旅游、外出务工(到旅游景区去牵马)的多元化生计。生计结构多元化使得村民的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增强,劳动力使用更为充分。
波多罗村村民生计在多样化的同时,生计结构也逐步朝经济价值高的方向优化和调整。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玛卡等中药材的种植业在农户劳动投入和收入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高。近年来,玛卡、续断、黄芩等中药材市场价格上升,而波多罗村地理环境正好契合了这类中药材的生长要求(如玛卡,又称为印第安人参,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区,而波多罗的海拔和气候与玛卡原产地相近,十分适合种植)。村民逐渐将优质生计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投入中草药种植,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回报。二是随着丽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游客日益增多,波多罗农民通过参与拉市海流域旅游(如为游客牵马)和波多罗生态旅游开发(波多罗生态旅游合作社),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www.xing528.com)
(三)生态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
相对于种植中草药、花椒等以替代砍伐生计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属于开发性保护生态环境的生计策略。波多罗贫困区具有较为完整的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且是滇藏茶马古道线路之一,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火把节等)。在与外部的交通道路打通后,2011年波多罗开始依托丽江旅游市场,探索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社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波多罗社区的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内容包括彝族接待仪式、彝族歌舞表演、徒步观光游、彝族生产生活体验、登山、住宿、餐饮、骑马等内容。其生态旅游与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旅游景点方面,请绿色流域西南林学院相关专家进行波多罗生态旅游调查,制定生态旅游实施规划;在硬件设施方面,出资提供购买原材料资金,村民投工投劳自建彝族文化展示中心。另外,绿色流域也与政府合作改善卫生设施,修建太阳能浴室。组建生态旅游马队,开展食品安全、烹饪技术培训;在旅游宣传上,制作生态旅游宣传博客、生态旅游宣传手册,发放到丽江古城客栈;在旅游管理上,注册成立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坚持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在丽江较为成熟的旅游运作机制下,波多罗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从无到有经历了摔打磨炼。其中较为艰难的是实现村庄旅游服务与丽江旅游市场的对接。而在二者的对接过程中,社区旅游合作社的骨干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波多罗生态文化旅游与丽江市旅行社、客栈的对接合作。波多罗生态文化旅游实行全村参与和管理,收益共享,财务公开,机会公平。住宿是每家每户轮流接待,用餐统一安排在当时妇女夜校修建的房舍内,农户组成小组由各组轮流做饭。收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除去成本和公共资金,剩余收入在全村分红。
另外,波多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也带动了社区彝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掘。村庄建立起彝族文化展示中心,村民积极收集彝族文化资料,挖掘波多罗故事,整理传统食谱(如彝家坨坨肉、苦荞粑粑、生态老腊肉等彝族特色食品),恢复了“火把节”期间的点火把、送火把等传统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