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腾讯公益基金会捐赠资金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社区项目

腾讯公益基金会捐赠资金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社区项目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协调和倡议下,腾讯公益基金会捐赠 100 万元,支持 15 个公益伙伴实施了15个项目,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项目从社区项目支持、社区成长陪伴、社区人才培养三个层面系统性地支持芦山地震灾区社会组织,致力于激发、凝聚社区的活力、创造力和行动力,并秉承“改变自我、改变乡村、改变中国”的合作发展理念。合作社有32名成员,合作社的种兔场主体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7月份引入种兔。

腾讯公益基金会捐赠资金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社区项目

(一)公益同行·NGO合作社区陪伴计划(鲁甸)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鲁甸地震对人们的社区生活、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破坏,也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心理健康。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支持NGO参与灾后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及灾后社区重建工作,除组成人道主义联合救援队之外,还携手鲁甸地震NGO救灾联合协作大本营紧急启动“人人公益·云南鲁甸地震NGO合作救援计划”,为参与一线灾后紧急救援的NGO开通公众筹款渠道,筹募紧急救援阶段资金。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协调和倡议下,腾讯公益基金会捐赠 100 万元,支持 15 个公益伙伴实施了15个项目,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公益同行·NGO 合作社区陪伴计划(鲁甸)项目

续表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监督检查下,各个机构依据各自专长和特点,通过“外部力量+本地资源”相互结合,以物资支持及资金援助、活动开展、心理干预、影像治疗等方式,为遭受地震伤害的灾区人民带去了温暖。

(二)公益同行·NGO 合作社区重建计划2014(芦山)

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之后,加多宝集团及英特尔(中国)在3年时间里共同投入 2000 万元,启动“公益同行·NGO 合作社区重建计划”,进一步将 NGO 参与灾后重建招投标资助项目向农村扶贫NGO合作发展项目进行方向上转化,开展实质性的推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社区扶贫经验,与NGO 合作扩大实践范围,从灾后走向常态,采用开放式的战略,建立更高的标准,采取参与式扶贫的方式,探索出一条从灾后重建恢复到与农村社区发展的 NGO合作发展模式的资助之道,践行了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

项目从社区项目支持、社区成长陪伴、社区人才培养三个层面系统性地支持芦山地震灾区社会组织,致力于激发、凝聚社区的活力、创造力和行动力,并秉承“改变自我、改变乡村、改变中国”的合作发展理念。该计划自 2013 年 8 月份发布,经过项目申请、项目评审、实地调研、沟通调整等一系列工作,于2014年1月正式启动。2014 年选择了芦山灾区19个项目进行支持,设立了社区发展创新中心,驻点人员到位。同时也确定了 “公益同行·助力工坊”“公益同行·分享沙龙”“公益同行·监测评估”及“公益同行·政策研究”等助力成长服务方案(详见表2)。

表2 公益同行·NGO 合作社区重建计划(芦山)项目

续表

截至2014年12月20日,公益同行共支持项目资金625万元,支出496.4万余元。项目执行一年的时间,强调社区动员,发挥本地社区居民主动性。生计发展类项目通过建立合作社或者村民小组发展生计,效益初见;社区服务类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融洽了居民关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三)公益同行·NGO合作社区发展计划2015

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同行项目组在成功执行NGO合作社区重建计划2014(芦山)项目的基础上,对申请 2015 年项目的13家机构进行实地复核,确认支持12家机构继续在芦山地震灾区开展生计发展及社区服务项目。具体分为了三个大的类别[1]。

1.生计发展类项目

(1)成都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自2015年3月份开始,在2014年养蜂的基础上,为公益同行一期项目点柑子口村补充采买了蜂箱,现已发展到150箱。同时,选择附近的甲挖村进行传统养蜂的试点,收购当地老式圆筒蜂种进行改箱,蜂群已从30箱发展至 48箱。在养殖技术培训方面,继续要求当地中蜂乡土养殖专家为受益农户提供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并在全乡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养蜂带头人,积极准备筹建养蜂合作社的相关工作。7月份将进入摇蜜收获期,康华于5月份开始准备相关的销售工作,5月份在当地社区开展一次电商培训,6月份完成蜂蜜产品包装优化并在微信上进行蜂蜜产品的宣传。截至2015年底项目结束,康华共取得蜂蜜1387斤,销售350余斤,收入2.6万元。

(2)河北进德公益基金会

从2015年5月份开始,一期项目引进的羊只开始生产小羊,仅一个月便新培育小羊羔16只。合作社经过讨论,决定了当年新加入合作社的10户农户名单。二期项目新建的羊圈已完成选址,完成了土地租赁及测量,并购买了木材,7月份农闲便完成了修建。2015年为羊只新换了牧草,并于5月份进行种植牧草学习。6月份当地合作社参加益众农合培育的招标,并成功中标了人才培育和社区服务两个项目。

(3)秦巴乡村发展研究中心(www.xing528.com)

截至2015年6月底,已确认2015年新增的5个黄羊养殖项目农户,农户的圈舍修建基本完成,因南江大雨,中心于7月份引入黄羊。长毛兔及黄羊的养殖示范户及养殖小区也已明确。技术培训方面,共开展5次技术培训,12次集中活动。合作社有32名成员,合作社的种兔场主体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7月份引入种兔。截至2015年底项目结束时,已经初具规模,种兔场存栏种兔107只,项目户已开始持续销售兔毛,社区也已经开始收益。

(4)成都高新区野草生态社区发展中心

因公益同行一期项目结项较晚,二期项目于2015年 5月份开始执行。一直到7月,中心主要收集自然农耕实践者的相关信息,建立资源库,为自然生活者践学交流会做准备。与纪红村确立了订单草案及种植的方案,召开一场城乡供需交流合作会议,开始接收城市订单。

(5)成都高新区益众社区发展中心

2015年3—5月份,益众进行合作社培育的前期调研,共进行10余次走访调研,了解合作社的现状及需求。并于 5 月份进行合作社招标的评估标准制定,形成合作社招募标准评估意见1份。6月份启动培育合作社招标,共收到 27份合作社的申请,最终签约 16 家,其中社区服务 6 家,人才培养 8 家,金融互助 2 家,将继续寻找合适的金融互助合作社。针对合作社进行了两次能力建设培养,一次是针对社区服务活动策划培训,另一次是合作社记录与传播培训。

2.社区服务类项目

(1)成都市锦江区大爱武术文化传播中心

大爱武术二期项目前期主要在青龙场村为当地农户进行一个月的作坊佛珠制作培训。按照项目计划,招募20名学员,其中8名残疾人,占比40%,项目每个月对学员进行走访并建立学员档案督促完成机械理论知识、安全生产操作、进阶根雕操作、美学选材的课程培训,重点培训佛珠的定型与初步的抛光。为了项目长期的延续性,成立互助小组,选择了两名组长,均为残疾人。对组长的培养主要以能力建设及明确分工为主,未来也会为小组制订一个培育计划书。据了解,2015年底项目结束时,互助小组生产金丝楠木手串60余串,组员单人销售额最高突破10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心家园的项目主要在大同村和仁加村开展,以乡村社区工作者(以下简称“乡工”)能力培育为核心,在日常的活动中提升乡工的能力。大同村主要以社区服务为主,共组织社区活动2次,成功建立了大同村舞蹈队。乡工培育方面, 共招募到9名乡工,乡工每天在活动室值班,为乡工提供5次督导会议,参与乡工达60余人次。在大同村完成特殊群体服务需求评估,并于2015年6月份开始社区走访慰问。仁加村的生计项目于2015年5月份正式启动,项目及财务管理由当地生计互助小组操作,与7户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引进71只羊和2头牛。举办了端午节粽子的社区活动,确定了社区特殊群体服务对象名单,实施夏令营活动。

(3)成都市一天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宝贝心立方的二期项目继续以一天托管和社工心理辅导、一天做件事与社区大型活动为核心开展服务,并加强了对本地机构的培育。2015年1—6月份,共开展 8 次大活动,包括元旦春节元宵节、六一等大型社区活动,一天托管开放时间为下午3:30—17:30,整个站点每天平均参与30人次。社工心理辅导方面6个月共跟进了19位个案,开展了12次小组活动,对13户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1—6月份一天做一件事“小红帽”也积极参与,在打扫公共卫生及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支持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贡献。本土人才培育也在有序进行中,对本土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了多次项目及财务管理培训。

(4)成都心益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心益心驻校社工二期项目继续提供常规的驻校社工服务,包括常规的活动室的开放,阅读、绘画小组活动,小义工的培训及活动,心理沙盘游戏治疗,正向成长课程,住校生寝室文化建设等,并在图书借阅、绘画小组、运动小组、小义工培育方面有所深入。具体为儿童建立个人借阅档案,方便掌握儿童的借阅习惯;成立绘画日志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运动小组以校队的名义建立,有队旗、分组队服,期望由学校认可,成为学校的一个学生社团。除了常规的驻校服务外,心益心也在探索住宿制学校学生融入及管理,2015年4月份启动寝室文化大赛,5月份启动睡前故事系统,并走访了其他两个住宿制的学校,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需求。

(5)成都高新区益多公益服务中心

益多二期主要在横溪村和大阪村招募并培育当地的护理员,支持横溪村及大阪村的老协开展生计项目。2015年上半年,两个村的老协生计项目均已完成签约,大阪村老协生计项目已开始正式运营。为两村所有老人建档的工作也已完成,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两村招聘的5位护理员4次初、中级护理培训已全部完成。为规范当地护理员的护理服务,完善了监测评估护理员服务的管理工具。

3.支持服务类项目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自2015年4月份项目正式启动,每个月前往项目点进行实地走访监测。两个月共走访了17家机构的项目点,并参与了两个行动学习网络的筹建会。四川大学监测团队召开了案例研究工作坊,陆续开展了对成都益多公益服务中心“乡村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项目”,以及成都益众社区发展中心“合作社为主导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案例研究调研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