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组织与村民互信机制的建构及反思

社会组织与村民互信机制的建构及反思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组织与贫困村民互信机制的建构是调动贫困村民参与积极性、实现外部扶贫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关键。对社会组织而言,社会组织与贫困村民信任机制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这种情况下,制度设计就要成为主要的信任基础,社会组织的介入必须存在一个外部监督机制,来维持行动者的信任关系,各方要充分协商,做出决策并加以执行。

社会组织与村民互信机制的建构及反思

社会组织与贫困村民互信机制的建构是调动贫困村民参与积极性、实现外部扶贫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关键。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可以促使群体间社会关系的稳固发展,良好信任机制的建立对村民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和贫困社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成为各群体间关系的纽带,并以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促进社区整合。

对社会组织而言,社会组织与贫困村民信任机制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贫困治理项目要真正符合村民的发展需求,是在充分调查实践的基础上设计的;二是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传统文化及人际关系,挖掘贫困社区的内部发展潜力;三是要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措施,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及公平性;四是要通过搭建各种自组织网络,推进行动主体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传统的社区信任是基于道德理念和宗法人伦的,这样的信任成为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维系村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化下的社区信任则更多的是基于利益的契约型信任,这种信任逐渐成为村民进行参与的准绳。在这种情况下,制度设计就要成为主要的信任基础,社会组织的介入必须存在一个外部监督机制,来维持行动者的信任关系,各方要充分协商,做出决策并加以执行。(www.xing528.com)

对贫困村民而言,为他们的利益而进行的贫困治理工作,还是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内生力量,他们通过长期发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抗击各种风险的重要保障,是反贫困事业具备可持续发展适应能力最稳妥的基础。援助者通过肯定贫困群体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自主地利用和建设它们,就是在重建自己的生活世界。而这其中,作为援助者的社会组织的任务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他们的思想和贫困者的洞见结合起来,再生产出贫困群体所需要的核心价值,不一定以不变的方式,而是以一个能够保存其特殊群体生活的方式进行再生产。[20]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扮演的是阐释者和解读者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立法者和评判人,这是二者互信机制得以持续的关键,也是贫困治理工作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