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君俐 傅丰敏
摘要:近年来,宁波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集团化。本文展示了宁波报业集团化发展的现状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最新发展态势,-回顾了宁波报业集团化发展的主要历程,考察了该集团决策层、管理层、运作层三个层面的组织结构,以及在集团与国家、集团与各经营单元、单位与个人三种关系下的基本运作模式。探讨了其在集团化背景下推进主题报道精品化战略的基本经验和成就。并以全国报业集团化发展基本状况为参照,研究了宁波报业集团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所能提供给全国业界的宝贵启示。最后分析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所遭遇的主要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对该集团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近年来,宁波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集团化。经过几年集团化的进程,不仅使当地所有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全部集聚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旗下,而且期刊《宁波通讯》、《宁波经济》和宁波出版社、宁波新华书店也先后加盟宁报集团,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唯——家涵盖报刊图书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各个环节的报业集团。
作为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的全国39家报业集团之一的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勇于改革和创新,在资源整合、产业发展、资本运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力迅速增强,为全国业界和学界所瞩目。集团已成为拥有跨十多个经营门类的综合性的文化传媒集团。
2007年,报纸日发行量由集团成立前的40万份上升到90万份以上;销售收入由1.6亿元,上升到8亿元以上,其中多元化投资项目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集团总资产由接近6亿元上升到16亿元;集团净资产由3亿元上升到9.5亿元。
2007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以下发展态势尤其令人关注:
1.新闻宣传的新突破。十七大期间派出五报一网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赴京,宁波日报每天以近一个版的规模刊登有关盛会的自采稿件,以独特视角报道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在全国地方媒体中开创先河。关于北仑外来务工人员徐义胜的报道,在典型报道和主题报道的有机结合上作出积极探索,利用典型宣传为推进宁波市新老市民的和谐关系发挥了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五洲星案例推出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报道和讨论,标志着该集团媒体在深度报道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2.推进数字报业发展。在全国首家开始打造集新闻采编、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上半年正式启动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并确定手机报、互动多媒体报、电子纸报、电子显示屏报为集团数字报业重点实验项目。2007年初,中国宁波网推出的《互动多媒体报——宁波播报》被评选2006年度中国报业十件大事之一。
3.宁波出版社、新华书店利用集团整体优势谋求新跨越。报社、出版社、新华书店之间资源融合和互动取得积极发展,2007年共同策划了《新宁波印象》系列丛书,并入选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电子音像出版社也已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华书店今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
4.一批项目启动:预计总投资达8亿元的宁波书城今年动工,市委书记巴音朝鲁为书城奠基。目前桩基工程已全面展开施工。电子科普画廊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0个社区分批设置。与韩国有关教育机构合作的早教项目启动,这是该集团在产业链拓展上令人关注的新动作。《宁波侨讯》办刊7年来首获广告经营许可,并通过改版努力提升舆论影响力、信息整合力和情感亲和力,标志着该报由纯粹从事外宣转向内外宣联动,并开始迈入宁波报业细分市场。
我们把宁波报业实现集团化发展的历程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酝酿期(1995.1-2002.5)、集团化管理机制的探索期(2002.6—2003.10)、实质性推进集团化运作时期:(2003.11至今)
1.酝酿期(1995.1-2002.5):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宁波.日报社通过创办子报、进军新媒体,联办期刊,努力形成集团化发展的规模。
作为宁波市委机关报的《宁波日报》,创刊于1949年8月8日,复刊于1980年6月1日。《宁波侨乡报》199。年7月创刊,1991年起由宁波日报社主力、,成为《宁波日报》的第一张子报。
1995年1月1日,宁波日报社创办《宁波晚报》,并获极大成功,使报社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都大幅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报业规模,1999年,宁波日报社决定利用《宁波侨乡报》的刊号资源创办一份都市类的报纸,起初暂名《服务导刊》,2001年《东南商报》正式创刊,很快也成为宁波日报社的利润增长点。2000年,集团重新创力、《宁波侨讯》,发行到64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宁波日报社通过联办、协办期刊的方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1998年联力、《文学港》,2000年联力、《宁波经济》、协力、《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6月1日,开通中国宁波网,由此展开了在新媒体领域的创业历程。
至此,宁波日报社的舆论影响力和经营实力都迅速增强,在浙江乃至整个华东地区产生了影响力,初步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规模。
2.集团化管理机制的探索期(2002.6-2003.10):
2000年9月,宁波日报社向市委提出了组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报告,并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报。2002年6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文批准。8月20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9月,市委、市政府将宁波出版社成建制整体划转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宁报人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也开始了从“主报一子报”管理模式向报业集团管理模式转型的探索。
由于处于转型探索期,这一时期的总体运作仍是“主报一子报”模式的。
3.实质性推进集团化运作时期(2003.11至今):
在转型的探索期,为真正进入集团化运作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个准备,就是于2003年5月提出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按照“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基本原则实行二级管理。同年11月,建立“三办三处”分线管理模式,即以集团(党委)办公室、新闻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政治处、财务处、信息技术处为集团职能管理部门,对集团各经营单元进行分线管理。此举以决策层、管理层、运作层三个层面完成了集团化运作所需要的组织架构的构建。以此为标志,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基本完成了从“主报一子报”管理模式到报业集团管理模式的转型,真正进入集团化运作时期。
2003年底,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奉化日报、鄞州日报等4家县级报加盟集团。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宁波通讯》、《宁波经济》划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3月,宁波市新华书店又被整体划归集团。这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产业链上涵盖了报刊图书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各个环节,为集团整合各类资源、推进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5年,集团被纳入宁波市国资委的授权经营范围,次年成立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些为进一步确立报业集团市场主体地位,理顺产权关系,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报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三个层面的组织结构
2003年1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基本完成决策层、管理层、运作层三个层面的集团组织结构构建。
决策层:集团党委作为集团的核心决策层,对集团新闻宣传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领导,对集团发展和改革作统一规划;对人事实行统一管理;对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对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对员工的重大福利事项进行统一决策。集团编委会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对集团新闻宣传的日常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
管理层:2003年建立了“三办三处”模式,即集团(党委)办公室、新闻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政治处、财务处、信息技术处,分别对集团的行政性事务,各单位的新闻、经营、人事、财务、资产、技术进行条条管理,保证指挥和协调系统正常运行。2007年8月,集团新设立监察审计室。
运作层:首批确立了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出版社、中国宁波网、宁波侨讯、印务中心、发行中心、物业公司、新文宾馆10个独立核算单位,至2007年,独立核算单位已发展到26个。其中有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的没有法人地位,但在集团内部26个单位都是虚拟法人,集团对所有单位都实行经济独立核算管理。
2.三种关系下的运行模式
分析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现行基本运作模式,以三种关系作为视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三种关系就是:集团与国家的关系,集团与各经营单元的关系,单位与个人的关系。由于作为媒体集团的特殊性,对这三种基本关系的把握和处理,可以涵盖其新机制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特点。
集团与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集团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而且经营的是传媒这一带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产业。这就要求集团做到:一、保证党对传媒的绝对领导权不变,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时,永远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二、集团的性质是完全的企业,必须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集团与各经营单元的关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规范集团和各经济运行单元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而推出了经济责任制。该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频分成”。“成本核算”就是所有单位主要算三个成本,即人员经费、管理经费和生产经费成本。“预算管理”就是在年初对经营工作提出预算,确定经营目标和成本项目开支,由财务处审核,党委讨论通过后,各独立核算单位在预算范围内自主管理。“基数承包”是指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经济责任书确定的基数,努力创造利润或节约费用,确保年终完成这个基数。“超额分成”就是各单位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后,按2:8的比例与集团分成,多创造的利润可以分成,节约下来的钱也可以分成。
这项制度要求各独立核算单位承担政治导向、办报质量、财务管理、资产增值、队伍建设等责任。同时,赋予各独立核算单位以相应的自主权,包括:经营权,经济责任书确定的范围内、自主决定经营管理上的重大问题;用人权,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内自主决定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报集团备案;经费使用权,预算范围内,自主决定资金使用和审批开支项目;分配权,规定总额内自主决定人员工资、奖金的分配形式。
在2006年开始实行的第二轮经济责任制中,集团对有关制度进行了完善。比如,将市国资委对集团考核的要求渗透到各经济运行单位,对责任单位的经营班子单独考核,等等。
单位与个人的关系: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报业集团运作,适应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型机制,在正确处理单位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到人尽其才,为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为提高集团各媒体特别是党报的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自2002年组建以来积极探索主即报道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更是把主题报道精品化作为集团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战略进行部署和推进。
这里说的主题报道,统指根据党和政府工作需要和每一阶段宣传要求而组织的报道,也即包括通常所说的主题报道、典型报道、重大会议和活动报道等。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瞬息万变,人们对信息产品要求不断提高,使传统的主题报道形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出现了主题报道因程式化、概念化而缺乏吸引力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媒体为迎合读者着力追求所谓的“卖点”,出现了低俗化的倾向,甚至偏离了主旋律。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是党报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作为正面宣传的重中之重,主题报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主题报道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如何遵循新闻规律来提升主题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一个重大命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主题报道精品化作为集团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战略被提了出来。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实施主题报道精品化战略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集团组建至2004年,主要是在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荣获飘萍新闻奖(作品)最佳系列报道奖和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的《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今,特点是除了继续在新闻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外,尤其在制度保障上进行开创性的摸索,形成了该集团独创的一系列主题报道精品化的推进机制。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王延勤典型报道、甬城市民捐助青海教师罗南英系列报道、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典型报道和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报道等。
在创新主题报道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主题报道精品化战略的过程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从制度保障、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实现主题报道精品化的五大机制:
1.新闻资源整合机制
集团编委会在研究各个时期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后,结合各媒体实际,研究制订集团季度新闻宣传重点和策划要点,不仅对各媒体“做什么”提出要求,而且对“怎么做”也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重大主题报道和新闻宣传重大战役,集团编委会一方面进行各媒体采编力量的统筹,一方面注意针对各媒体的不同定位提出报道意见,以避免报道形式雷同。
同时,集团还建立新闻信息传报和共享制度,各媒体获得的重要新闻信息都及时准确报集团编委会,集团新闻办公室对信息进行一定梳理后迅速传送所有相关媒体。这一制度使新闻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限度利用成为可能。
2.新闻报道策划机制
集团所属各媒体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题报道策划、组织、实施运行机制。以宁波日报为例,自2005年起,该报逐渐形成了由单个部室、或几个部室联合、或编委会统一调度进行的三级策划制。例如,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往往由一线的骨干记者、采访部室主任、专家顾问、总编一起对新闻主题、报道角度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完整的策划,编委会从整个报社调集采编业务骨干参与采写和编辑。这一制度的突出优点在于充分发挥编委会、部室领导和采编人员各方的创造性,调集整个报社的“优势兵力”部署重大报道战役,使单一报道也能充分展现整个编辑部的水平。
3.新闻创新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自2006年起建立年度集团新闻奖和重大主题报道单项奖的评选制度,对于激励各媒体扎实推进新闻“精品工程”,做精、做深、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集团实行社长、总编辑特别嘉奖制度,对于社会效果特别好、反响特别强烈的重大主题报道,社长或总编辑颁发嘉奖令,对有关媒体予以通报表彰。各媒体也都结合各自的考核及分配制度,发挥激励新闻创新的作用。
4.新闻品牌打造机制
集团和各媒体都形成了一系列新闻品牌打造制度。如对品牌栏目,各媒体将重点培育的栏目报集团编委会,由集团编委会从中研究确定集团重点培育的栏目。每年举行集团名栏目评选,对这些重点培育栏目的培育成效进行检查和总结。这一制度促使各媒体在人力财力安排上向重点培育栏目倾斜。2006年,《宁波日报》的“明州论坛”跻身全省首批名栏目。
各报、网还形成了成熟的品牌活动、品牌版面培育机制。东南商报近年来策划组织的“宁波首届万人相亲会”、评选“十大外来务工明星“、“环保·故乡·山江海”主题系列采风活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已为该报赢得很好的品牌效应。宁波日报重点培育的“学苑”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拥有了影响力。
5.新闻名家培养机制
通过培训和引进并举,建设一支100名硕士和博士组成的高学历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集团与复旦大学合办研究生班,将有一批学员获得硕士学位。与此同时,还每年引进1-3名博士,3-5名硕士。
通过分级分类的培养,建设一支100名骨干组成的核心员工队伍。2007年出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加强新闻采编(出版)业务骨干培养的实施意见》。集团安排1200万专项经费,用以加快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的培养。
主题报道精品化战略使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正面宣传得以做大做强,“三贴近”原则得以深入贯彻和落实,媒体的宣传指导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得到有机结合,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得到很好统一,新闻报道质量不断提高。从2002年至2006年的五年间,集团三度喜摘中国新闻奖。在2006年度浙江新闻奖评选中,集团所属报、网八件作品夺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其中一件由宁波晚报和宁波电视台共同获得),为全省新闻界所瞩目。
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1996年挂牌以来,我国报业集团化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到现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组建的报业集团已达到39家。此外,还有一批由地方审批成立的规模相对较小的报业集团。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仅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39家报业集团,其资产总额占全国报业资产的1/3,广告营业额占全国报业广告营业额的七成。毫无疑问,报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
但是,有关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事业性质和企业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内部管理模式问题(如何实现从“主报一子报”管理模式到报业集团管理模式的转型、如何处理统分即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产业经营策略(如何对待办好主业和实现多元化经营)等一系列难题和矛盾,也成了中国报业集团化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报业集团化发展的探索引起了全国业界的重视。正是凭着在报业集团化发展中的骄人业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跻身2007年度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名单。
1.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过渡: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通过集团化运作所必须的集团管理部门的设置,完成了决策层、管理层、运作层三个层面的集团组织结构的构建,保证了集团的指挥权威.确保集团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主体、人事管理的主体、分配调控的主体、财务调控的主体、资产管理的主体、投资发展的主体。通过集团与各经济运行单元之间的经济责任制,又给予各经营单位为应对市场竞争所必需的自主权,充分激发了经营活力。这些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让业界困惑的统分矛盾,实现了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历史性过渡。
2.大胆借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经验:该集团推出的经济责任制,借鉴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最基本的成功经验,第一次大胆将其引入报业集团化的改造。与其他一些报社或报业集团对子报进行经济目标考核不同的是,该集团把包括党报在内的所有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制管理范围,彻底地用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中包含很多涉及舆论导向、新闻宣传质量、社会效益的指标)规范集团和各经营单元的责、权、利关系,这是前所未有的。两者之间其实体现了“主报一子报”管理模式和报业集团管理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
3.稳健推进产业链的扩张: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努力办好报纸这一主业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已经基本实现整体从新闻传播集团向文化传播集团的转型。在产业链的扩张进程中,集团采取了稳健的策略,用集团负责人的话说,就是:第一个原则是做自己熟悉和擅长做的东西,第二个原则是要先做宁波本地的事情,第三个原则是练好内功。正是这种稳健的策略,使该集团实现了所有经营单位的全面赢利。
4.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敏感把握。这充分表现在对数字技术的高度重视上。在对“数字报业”的探索上,该集团走在全国业界的前列。2006年10月25日,集团在全国率先成规模推出移动电子纸报纸《播报》。中国宁波网推出的《互动多媒体报一宁波播报》被评为2006年中国报业十件大事之一。2006年1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导的“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开始实施,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加入该计划,并成为首批理事单位。2007年初,集团作出战略规划,把发展数字报业作为集团报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跨越式非线性增长的战略选择,并确定2007年为数字报业的布局年。制定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发展规划(2007-2010)》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技术平台建设规划》,并在2006年的基础上明确了集团重点发展的新媒体“四报一码”项目,即互动多媒体报、手机报、电子纸报、公共显示屏报和手机二维码项目,启动了数字技术平台的建设。在2007年7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集团被评为2006-2007年度数字出版示范企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被评为2006-2007年度数字出版创新人物。
宁波报业集团化的发展进程,给了业界许多宝贵的启示:
1.报业集团化发展必须重塑市场主体,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大胆借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经验,努力把集团及各经营单位改造成真正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市场主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2.报业集团化发展必须处理好统分即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统出合力,分出活力。处理这对矛盾,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原则是“有分有合,大合小分,统而不死,分而不乱”,以此保持良性互动,进行适度竞争。
3.报业集团化发展必须有效整合资源,以获得各经营单元单兵作战所难以企及的整体创造力和竞争力。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就重新对所属各报进行科学定位,使各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市场,通过差异化发展,凝成合力,共同为整个集团打拼、拓展市场空间;并积极推动各经营单元之间的产业协作,使所属单位各类资源在交融中激发出最大的能量。
4.报业集团化发展必须努力提升集团的组织力,这其实也是提升集团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前提。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组织架构重组,正是适应了提升集团组织力的要求。
从集团赖以生存的媒介受众需求来分析,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受众对经济、科技、娱乐等新闻及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对舆论监督的期望越来越高。其次,受众对媒介的消费目的日益多样化,受众接触媒介不再是简单、被动地阅听媒介提供的新闻信息,在新型传播与接受关系中,受众变成了主动的选择者,平等的对话者,甚至是媒介的监督者。
从全国报业集团发展来分析,未来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全国以党报为基础的大型骨干综合性报业集团,将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报业市场的战略投资者,报纸出版资源将进一步向综合性报业集团集中;2.深化报纸出版体制改革所引发的竞争活力以及转变报业增长方式所拓展的新的增长空间,将成为报业发展的两个主要驱动力量,新的增量空间将出现在尚未充分开发的城市以及尚未深度发掘的内容领域;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将重塑报纸出版业形态。
面对新的生存环境,传统发展思路、粗放型发展模式将无法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量,目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
1.尽管在形成适应市场和竞争的报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是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是很难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这一矛盾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同样存在。
2.一个成熟的企业集团必须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集团发展的一种软实力,甚至可看作企业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要致力于集团化运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尽管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培育与现代传媒集团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还未能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操作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传统的理念和做法。
3.对内容资源的整合开发尚处于尝试阶段,对集团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不够强。这体现出其增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粗放型的。
集团制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以报纸出版业为基础,逐步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业延伸,成为以报业为核心,网络、出版、期刊、图书等多媒体互动的新闻出版、文化传播集团,并逐步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
1.报业发展战略
报纸出版是集团核心业务,集团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报纸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的能力上。在稳定《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继续加快《东南商报》的发展,使之成为宁波报业发展最强劲的增长点。研究《宁波侨讯》、《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奉化日报》、《鄞州日报》在宁波报业细分市场的分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动集团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图书出版发行业发展战略
在立足宁波出版市场的同时积极向外地拓展,通过建立分社、办事处等方式向北京、上海等文化出版市场广阔的城市发展。加快数字图书出版进程,积极探索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高新媒体出版。出版社、新华书店进一步重视对集团整体优势的利用,借助集团所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来发展自己。
3.新媒体发展战略
大力推进宁波报纸、期刊、图书出版和销售的数字化,促进传统纸质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整合集团报纸、图书、期刊等内容资源,形成数字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及其他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做好“走进宁波”外宣平台,建立几种外语频道,争取在香港和美国建立镜像站,成为海内外人土了解宁波的重要窗口。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等现代技术,大力拓展影视、动漫游戏、电子商务等开发和市场应用,发展手机短信、彩信、流媒体、影讯和声讯等服务。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在宁波书城区域建设宁波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书城将涵盖文化消费、文化传播、文化生产、文化休闲诸要素,以书为主题,带动文化服务业发展,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
通过集团控股子公司宁波新文三维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发展高端动漫产业,1-2年内形成4D影院、动感影院、环幕电影、仿真训练等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集团还将在文化活动组织策划、会展、文化休闲娱乐和教育等领域积极拓展。
1.产业链整合
在集团产业整合突破上,打破现有产业壁垒,以现有的媒体单位为龙头,通过自身发展或带动其他相关文化企业联合发展,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合理分布,互相协调,产业分工,形成多条上中下游的文化产业链,从文化创意到生产复制、衍生产品开发、产品包装、销售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促进集团各类资源的交流和融合,使其在碰撞和“化学反应”中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
2.管理职能提升
在建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完善集团公司出资人制度,强化对子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集团在战略规划和决策,新闻和经营业务的监管与策划,资本运作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确保集团作为领导决策主体、人事管理主体、资产管理主体、投资发展主体的地位。
3.运行机制创新
坚持并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建立各经营单元管理者任期目标考核、连任标准考核,管理层风险抵押制度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发挥集团党委会、董事会,纪委、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的监督功能;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通过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显理管理信息工作,为集团科学地战略决策服务,通过调查与预测性研究,制订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智力资本增值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和完善人才的评价、选任、流动、保障、收入分配和激励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集团人力资源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加快培养和引进集团组织结构调整、发展战略转型急需的紧缺人才。注重集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国内外大学合作培养,到兄弟单位进修培养,加强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宁波市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建设,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科研机构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各种途径,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①王建又.报业集团化与经营战略创新.社会主义论坛,2007.6
②张秉礼.把报业集团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传播集团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60804/15522793672.shtml
(作者单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