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农业发展报告:回顾2007年成果与展望

宁波农业发展报告:回顾2007年成果与展望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贵新摘要:2007年宁波种植业总体稳定发展,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渔业,的淡水养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总产值预计分别增3%左右,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达145亿元、230亿元。总的来看,2007年宁波农业发展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市政府已授权由市人保等10家保险公司组建的宁波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在各县(市)、区开展试点业务,并实行全市风险防范统筹。

宁波农业发展报告:回顾2007年成果与展望

农贵新

摘要:2007年宁波种植业总体稳定发展,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渔业,的淡水养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积极进展。但农业生产风险控制问题日趋突出,养殖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依然很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减弱。2008年,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面积将进一步减少,生猪家禽生产将持续政策性减产,而水产品生产将平稳发展。宁波农业发展主题,将是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既走特色农业产业化、特色生态农业、特色创新农业、特色设施农业、特色外向型农业之路。

2007年是宁波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一年,就在开年之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甬党[2007]【2】号并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宁波现代农业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广大农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2007年宁波种植业总体稳定发展,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猪生产保持稳定,渔业的淡水养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9.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65.80亿元,同比增长4.8%,林业总产值5.13亿元,同比增长2.4%;牧业总产值25.5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4%;完成渔业总产值47.68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9家,启动建设21个产业化基地和3个农业园区。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总产值预计分别增3%左右,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达145亿元、230亿元。农民农业收入和比例较比上年有所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00元左右。总的来看,2007年宁波农业发展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粮食生产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对稳定根食生产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粮食价格比较稳定,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粮经济效益还是不高,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减弱。全市春粮生产还是比较平稳,而夏粮播种面积为9.6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9万公顷,减幅为3.0%。其中,早稻面积同比减少1.84万公顷,减幅为8.1%。秋季粮食播种面积为8.71万公顷,减幅为4.2%。晚稻及单季稻种植面积7.91万公顷,减幅为3.9%。预计,全年根食总产量达80万吨。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地区的水稻田改种了葡萄蔬菜等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二是部分山区、半山区零星种植的早稻由于雀害严重等原因,只能改种单季晚稻。

畜禽产品生产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农村畜牧业形势良好,农村畜牧业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生猪、家禽等主要肉类品种的养殖积极性较高。但受去年市政府对市区的畜牧环境污染进行整治,逐步禁止市区内的畜牧业生产政策影响,我市畜牧业生产还是呈现政策性减产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共完成肉类总产量10.9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2.3%,其中猪肉产量6.98万吨,同比减少15.4%;完成蛋类总产量7.9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0.1%;牛奶产量1.23万吨,增产8.8%。值得一提的是,受全国性生猪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市生猪收购价格今年前三个季度呈现高位回稳的态势,这给我市生猪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回报,农民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预计全年猪肉总产量达11万吨,禽肉总产量达5.6万吨,蛋类总产量达12.5万吨。

林特产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达3.17万亩,其中山地造林1.20万亩,平原造林0.17万亩,迹地更新1.28万亩,低效林改造0.52万亩。林特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其中,竹笋总产班17.16万吨、产值3.6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20.8%J4.9%;春茶总产量1.04万吨、产值2.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19.8%,名优茶产量1326吨、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3.8%、34.1%。此外,森林旅游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也有新的发展,特色品种、容器苗木、大中规格优质苗木销售势头良好。

渔业结构调整加快,淡水产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3.9万吨,比去年同期微增0.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8.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0%,海水养殖产量18.4万吨,比去年同期微增0.1%,淡水产品产量6.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全市大范围推进水产养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水产品出口由往年的初级产品为主,慢慢向精深加工转变,尤其是烤鳗、金枪鱼沙丁鱼罐头等增幅较大,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94万吨。

为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2007】85号),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市政府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市政府已授权由市人保等10家保险公司组建的宁波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在各县(市)、区开展试点业务,并实行全市风险防范统筹。市政府明确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费补贴,专项资金实行滚动使用,当年结余部分纳入超赔准备金,并已列入市财政预算。各县(市)、区也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并确定市级政府对参保者给予不低于50%的保费补贴,县、乡两级尽可能相应增加对参保者的保费补贴。

为了稳定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各地不断探讨新方法、新途径,目前已逐渐摸索出规范性的职业化培训方式。如慈溪市,目前对农民技能培训是: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培训格局,涌现出“丝瓜络班”、“草莓班”、“西瓜班”等特色农技小班,积极采用课堂授课、现场演示、交流座谈、参观考察、农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扩大培训范围,有80%的培训实现了办学到村。与此同时该市还全面推行师资教材本土化,组织30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本土培训教材《农业种养新技术》,收集慈溪市41种主要种植作物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和22种主要养殖动物的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免费发放给受训农民2万多册。

为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宁波市积极推进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严格依照国家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市农产品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按照工作布置、材料审核、现场检查和环境监测评价等4个步骤,严格认定程序,认定宁海县绿色城堡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产地等63个农产品产地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其中,按专业分种植业产地20个,畜牧业产地9个,林特业产地19个,渔业产地15个;按县市分慈溪4个,余姚12个,鄞州15个,奉化5个,宁海11个,象山15个,镇海1个。按认定规模为,种植业5.4万亩,林特业12.8万亩,渔业0.8万亩,家禽25.5万只,生猪3.66万头。

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宁波市积极做好“沼、肥、草”的文章。如象山县,一方面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全面推广有机肥。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96个共4800立方米,年污水处理量8.66万吨,年产沼气43.2万立方米,已有近300户农户用上了沼气能,全县各镇乡、街道都有了沼气生产专业人和管理员。全县实行有机肥实施补助政策,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示范推广了天子有机肥5000余吨3.2万亩。另一方面,加强种草养畜。加强优质高产牧草产业化研究,加强种草养畜项目推广实施,使牧草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并局部形成产业,全县牧草播种面积达到3万亩,大部分养殖场周边都自种一定面积的牧草田地,使粪污及时还入牧草田,实现可循环利用。

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2007年宁波市农业各部门上下联动,深入推进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投入品监管特别是违禁药物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兽药、非法兽药产品的行为,查处假劣兽药,取缔制售假疫苗窝点和检查兽药不规范标签问题等;推进蔬菜瓜类生产安全用药专项检查,对无公害蔬菜瓜类产地、绿色食品蔬菜瓜类基地、企业、农场、合作社的蔬菜瓜类基地100%列入专项检查范围;对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水产批发市场开展一次拉网式大检查,普查无公害基地103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4个,出口示范场58个,同时组织开展了海捕虾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规范我市海捕虾保鲜剂的使用等。此外,还推进了畜禽养殖环节用药专项检查、认证农产品专项检查、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检查等。

为促进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宁波市还探索了产地可追溯机制。如邨州区,为有效促进生猪业从传统的规模化向生态化、无害化、绿色有机化的转型,实施生猪产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了生猪产品产地可追溯机制:主要是建立起生猪生产全程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生猪产地身份证制度,对动物防疫、投入品记录、流转信息、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屠宰销售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形成一套从出生、养殖过程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质量监控技术,同时结合动物防疫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生猪检疫点设立信息输入系统,加大对流入的生猪产品的安全检测和信息记录备案,做到疏而不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2007年宁波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养殖业对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近年来,我市农业的增长更多地依靠畜牧业、渔业的增长,但畜牧业、渔业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大,动物粪便所形成的污染已不容忽视。二是农业生产风险控制问题日趋突出。虽然宁波市农业生产正摆脱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的模式,走向一条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之路,但是,农业生产风险控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农业生产风险控制还未起步,提高农民规模生产的稳定性,抵御市场风险,降低生产风险,在政策上、机制上进行完善已迫在眉睫。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减弱。虽然政府出台了对稳定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不仅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用工工资大幅上涨,农资价格也逐年攀升,农用灌溉、电力设施被盗现象仍很严重,种粮经济效益还是不高。四是增收机制依然脆弱。虽然我们看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众多亮点,但农村居民的增收机制依然是脆弱的,这主要是农户家庭经营势单力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增收依赖于涨价因索明显,这点在生猪生产上尤其突出。零星散户与规模专业户发展上的不平衡,指望在这些零星教户上实现大的增收、是很难实现的。

2007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了《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发展农业是实现到2015年将全球赤贫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目标的重要途径。报告将发展中国家分成了传统农业国、转型中国家和已经城市化国家,并分别为三类国家的政府制定和贯彻“以农业促发展”议程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在传统农业国——包括大多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农业国,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2%,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大规模减贫以及保障食品安全,都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传统农业国家,要以农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需要大幅提高小农耕作的生产效率,为数以百万计的依靠农业维生的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扶持。

在转型中国家,包括大多数南亚国家、东亚国家和中东、北非国家,农业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绝大多数贫困人口(82%)滞留在农村。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和罗马尼亚都属于典型的转型中国家。在转型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和极端贫困持续存在是导致社会和政治局势紧张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的持续改善,既不能依靠农业保护,也不能依靠补贴,而需要寻求脱贫的多种路径,包括转向高附加值农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在已经城市化国家,包括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东欧、中亚国家,农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更低,平均为5%;贫困人口更多集中在城市,同时仍然有45%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如果能使小规划农业经营者成为现代食品市场的直接供给商,或者通过区域综合发展在农业和农村工业部门创造适宜的就业机会,农业能够帮助减少农村中残存的贫困人口。

而从国际粮食价格走势看,受需求强劲、全球气候异常等导致的根食生产不稳和粮食低库存的影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价位运行。一是全球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粮食需求强劲。二是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受需求旺盛的影响,根食生产消费关系依然紧张,低库存的现象短期内很难消除。三是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加,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四是农业物资价格的上涨,受能源等商品高价格的影响,根食生产物资的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要传导到其下游产品的价格之中。但粮价长期处于高价位也将促使各国政府采取调控措施来稳定根价,因此近期国际粮价大幅攀升的可能性较小,更有可能出现小幅下调。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2008年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同时,中央也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农业部门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四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五是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六是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七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www.xing528.com)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把握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发挥农业的多利,功能。始终不渝地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根食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重视发挥农业的社会稳定功能、就业与增收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等。二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着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经营形式创新,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强化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三是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提高农民吸纳和应用科技的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四是坚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快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2008年基于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尤其是国际根食价格走势,宁波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依然是非常必要的,确保根食安全将日益受到重视。而从国内农业发展趋势看,宁波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推向更新高度。

一是更加重视农业生产,保障根食安全。宁波要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切实保隙15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市保持根食种植面积200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80万吨左右。积极推广应用增产增收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超级稻、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加强优质、高抗、高产粮食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不断改善根食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粮食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整合完善粮食生产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田设施建设标准,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围垦造地、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宅基地整理等建设资金向农业产业基地倾斜。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等安全的监测、预警和调控,确保我市粮食市场稳定。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要确保全市保有耕地37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91万亩以上。科学合理地开发滩涂资源,积极实施滩涂围垦工程。今全市开工建设面积30万亩,完成围垦面积20万亩。

二是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完善、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健全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强化、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全面建设生态、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和谐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要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生产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服务平台,做优做强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主导产业,全面推进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和装备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全方位开放、多功能拓展、集约型发展,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根据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和宁波农业发展实际,可以预见,2008年宁波农业发展的主题将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宁波走特色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巩固农业基础,培养新型农民,建立新型市场体系.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农业。

1.粮食生产展望

从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情况看,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高达4%以上,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也在3%以上。2008年将不可避免地受这种宏观经济运行惯性影响,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进一步上扬,农业劳动力成本也将进一步提高。从粮食发展的历史经验看,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不会超过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这就会造成种粮经济效益下降,将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减弱。因此,2008年宁波粮食生产面积将进一步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可能进一步扩大,蔬菜和瓜果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有所提高。预计2008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05万亩,粮食产量达78万吨左右。

2.生猪与家禽生产

2007年受全国性生猪和家禽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宁波市生猪和家禽收购价格呈现高位态势,许多养殖户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尤其生猪养殖得到了高额回报许多养猪和家禽养殖大户都有扩大生产的意向。但随着全国性生猪和家禽生产恢复,价格总会回归到理性的价位,生猪和家禽养殖将呈现有限量的增幅。2008年,我市仍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区的畜牧环境污染进行整治,禁止市区内的畜牧业生产,生猪和家禽生产还将呈现政策性减产的态势,但这个趋势将比2007年有所减缓。预计2008年全市猪肉类总产量达10.5万吨,禽肉总产量达5.3吨,蛋类总产量12.5万吨。

3.水产品生产

在2007年年间,由于宁波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推进渔村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渔业结构,淡水产品呈现高位增长。2008年,水产品养殖技术难以获得重大突破,这主要是淡水面积有限,水产品生产能力很难大幅提高。同时,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柴油价格上扬、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仍难以改善等问题,海洋捕捞产量将持续下降,海水养殖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减产,因此,水产品生产将平稳发展。预计2008年水产品产量为95万吨左右。

1.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

这主要包括:一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根据《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按照现代化设施、产业化集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建设一批种植业生产基地、畜禽生态养殖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好几个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并完善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二是继续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完善对龙头企业的技改、环保设施和创品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园区和加工基地集聚。培育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以规范运行方式、健全经营机制为核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四是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业。加快产地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农村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建设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和配送中心,逐步形成联通全市、辐射全省、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农村农资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超市网点,确保农资质量。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加强“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建设与管理。

2.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首先,要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着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沃土工程”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其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提高市、县(市)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农业监测服务业。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第三,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有机肥利用、节肥农机等技术,广泛应用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等技术,支持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在慈溪、宁海、象山等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3.发展特色创新农业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全面落实乡镇责任农技员分片包户制度。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十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经济信息网、“农民信箱”、“农信通”和“农技110”信息服务平台资源统筹整合,建成便民、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系统。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完善培训网络,落实各项培训制度和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转岗就业的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培育发展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的带头人,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专业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农场。健全农业保险和农户小额贷款担保机制,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村信贷担保组织,健全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机制。

4.发展特色设施农业

积极发展以创汇蔬菜、高档花卉、水果为主的设施园艺农业和设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大力推广和应用工厂化育苗育秧、嫁接育苗、喷滴雾灌、无土栽培等设施和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主体的农机更新、新型农机购置和粮食生产机械购置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创新农机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全面维修加固标准海塘。提高农村防洪减灾能力;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重点加大村庄河道整治力度,继续实施“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体系。

5.发展特色外向型农业

积极实施农业外向发展战略,采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的国际标准,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鼓励扶持出口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品牌,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参加产品展示展销博览会。加大对进出口农业企业的信贷、保险、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预警、贸易争端协调服务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的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开放型农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国内外的休闲特色农业,结合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以文化传承、生态、休闲功能为主,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度假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特色农业基地。

(作者单位: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