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基本算例,我们通过给定不同的θ值来反映市场的竞争程度:θ=0.0,0.3,0.5,0.7,1.0。
当θ=0时,意味着影子吸引力wj=θvj=0,即竞争企业的产品对产品j的用户的吸引力为0。这说明从产品j溢出的需求并不会转移到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中去,而是全部转移到本公司提供的其他产品中去(包括不购买选项)。这种情况下模型就退化成了BAFAM模型。而当θ=1时,意味着影子吸引力wj=θvj=vj,即竞争企业的产品对产品j的用户的吸引力等于产品j本身的吸引力。这说明从产品j溢出的需求完全转移到竞争对手提供的可替代产品中去,即所有溢出的需求都损失了。这种情况下模型就退化成了IDFAM模型。θ∈(0,1)则表明会有部分的溢出需求转移到竞争对手,而部分的需求转移到本公司提供的其他替代品中,且损失的概率随着θ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本书提出的CFAM模型,它更加符合实际。而θ也可以被看成是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指示器。θ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溢出的需求损失得越多,挽回得越少。
表6-4记录了CFAM模型的解。“列数”、“行数”分别记录了不同测试案例中的变量数和约束数。“整数变量”指的是模型中的0,1整数变量的个数,它的个数可以由机型类型数和航段数的乘积得到,即k×l。θ的取值如上述,分别取θ=0.0,0.3,0.5,0.7,1.0。“线性解”和“整数解”分别记录了模型的线性松弛解和计算结束时的整数解。“IP-LP的差值”等于(线性解-整数解)/线性解。“Opt差值”指的是最优解差值,它是当前结点的线性最优解和整数最优解的差值。“时间”是整个模型的求解时间。
表6-4 CFAM 模型的性能特征
续表(www.xing528.com)
续表
从表6-4可以看出,求解CFAM模型非常耗时,甚至得不到最优解。当设定计算时间为2个小时,在所有的40个大小算例中,有18个算例得到了最优解,平均最优差值为1.0%。计算所耗时间跟跟模型中航段的数量和机型的数量相关,随着数量的增加,耗时呈指数级增长。所有算例中θ=1(对应于IDFAM)的算例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最优解,这是因为θ=1默认了所有的溢出需求不会被其他替代品重获,所以无须计算溢出需求在不同产品间的转移,这大大节约了运算的时间。
另外,在其他算例的求解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第一个整数可行解的产生用时很长。根据定理6.1,IDFAM的最优解是CFAM模型的一个可行解,其值是CFAM的一个下界。为了缩短求解的时间,把IDFAM的解设为CFAM的初始可行解,在此可行解的基础上对CFAM模型继续优化以求得最优解。通过设置初始解,在设定的2小时计算时间内,4个机型的算例中除θ=1之外的其余16个算例中有7个达到了最优解,在8个机型的案例中有3个达到了最优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值随着θ值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因为θ代表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其值越大,预示着会有越多的溢出需求损失,相应的目标收益就会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