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间往来越来越密切。快速客运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客运交通的方式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运输、民航运输和铁路运输等。但公路运输因为交通拥堵、环保和安全等问题频发,人们更加青睐民航及高铁运输。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几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民航和高速铁路交通。
从1990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业发展迅速。1990年,我国的航线条数仅为437条,旅客周转量230万人公里,民用飞机的数量在500架左右,通航的国家和城市分别为24个和94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3 142条,航线里程为463.72万公里。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198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国际通航国家48个,颁证运输机场202个。表1-1列出了我国1990—2014年的20多年间一些主要年份的民用航空航线的主要生产指标和市场规模。在最近的20多年间,我国的航空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航空旅客的吞吐量仍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有巨大的潜力。图1-1和图1-2分别描述的是2010—2014年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和增长率及航空公司运力投入和增长率[1],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民航运输旅客人数每年呈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投入的运力也以相应的速度在增加。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公民对民航运输的需求仍然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
表1-1 中国主要年份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统计(1990—2014年)
图1-1 2010—2014年民航旅客运输量及增长率
图1-2 2010—2014年民航运力投入及增长率(www.xing528.com)
在民航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在2004年提出了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在国家铁路建设上,覆盖全国范围的“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连通珠海、长三角等地的客运专线也将于2020年建设完成。截至2014年,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建设高速铁路,其建设总里程及分布见图1-3。其中,中国建设高铁总里程超过了1.5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根据国务院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中国各省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2]。
图1-3 世界各国高铁运营里程
2014年,为了提高高铁客车的载客率,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尝试实行日常、周末和高峰“三档”不同运行图。其中,周末运行图,以周五至周日为期限;高峰期运行图,以春暑运、黄金周、小长假为期限。此外,根据铁道部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2010年以来,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不断创新高,高铁发送的旅客量在铁路总发送旅客量的占比逐年递增。2014年,高铁发送旅客人数达到了8.72亿人,占铁路总旅客量的37%(图1-4)[3]。随着我国经济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发送量也必将持续增长。
图1-4 铁路及高铁发送旅客量统计(2010—2014年)
在我国经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客对快速交通尤其是民航和高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民航和高铁资源,不断提高客载率和收益,是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收益管理正是这样一种谋求收入最大化的经营管理技术,它通过把产品按不同的价格适时地卖给不同类型的顾客,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一个大型的收益管理系统就应用在美国的北美航空公司,带来了年收入上亿美元的增长。法国国营铁路实施了一个复杂的铁路预订和分配系统,包括收益管理系统、调度计划编制系统和运输能力调整系统,使得每年收益增加1 700万欧元。中国的航空公司及铁路运营部门也在收益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感受到了收益管理带来的巨大收益。但收益管理的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中国的收益管理系统相对比较落后。本研究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借助收益管理的最新理念探讨中国民航和高铁如何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