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迷人套路:天才小熊猫让人上瘾

迷人套路:天才小熊猫让人上瘾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1月,“天才小熊猫”在新浪发表了一篇名为《没事就不要自己做手机壳了》的长微博,转发量迅速达到20万+。天才小熊猫之所以脑洞开得很大,就是为了给产品植入创造空间。天才小熊猫的脑洞奇大无比,他坚持内容为王,擅长将段子巧妙融入创意,有效地保证了文章的趣味性。

迷人套路:天才小熊猫让人上瘾

【案例简述】

2015年1月,“天才小熊猫”在新浪发表了一篇名为《没事就不要自己做手机壳了》的长微博,转发量迅速达到20万+。

文章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天才小熊猫去里八神家里做客,拜访结束,从他家出来走到了楼下,听见里八神在三楼喊他,原来小熊猫把手机落在了里八神家。他懒得上三楼去取手机了,于是让里八神把手机套点东西从楼上扔下来。然后八神把手机放在一个黑袋子里,连同另外一个装垃圾的黑袋子一起扔了下来。然而小熊猫一个袋子都没接到,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手机在哪个袋子里。于是乎,手机被摔碎了。里八神要赔小熊猫一个新手机,被小熊猫拒绝了,正好里八神有个闲置的手机,小熊猫就把它拿走用了。可是小熊猫发现,手机除了能打电话和记号码外,没有其他的功能了。于是小熊猫在第二天就买了部新手机。小熊猫又考虑到了一个问题,下次要是去里八神家里又忘了带走手机怎么办?他需要一个摔不碎的手机壳。于是他决定自己做一个手机壳,用的材料让人喷饭——柚子

做完柚子手机壳,他还改进了下,连照相功能都考虑到了。手机壳使用后,不仅能吸引异性的眼球,还能拿来当挡箭牌敷衍老板。只不过后来他总是对着柚子笑,带着它上厕所,被同事误认为是变态。有一天开会,他怕无聊,就带着手机壳去,结果半途上厕所回来,发现他的手机壳被拆开了,而手机也被发现了,有一位同事还自告奋勇地要认领走手机。于是,他的手机壳没了,他的手机也差点没了,他觉得柚子手机壳也不太靠谱,所以就放弃它了。后来,里八神搬家了,打电话给小熊猫让他去他家聚聚,当小熊猫知道里八神的家在28楼的时候,果断拒绝了。文章以挂完电话结束。

【营销亮点】

脑洞与产品结合的几个借鉴:

1.不藏着掖着

与其他网红写手的软文将产品植入深藏于文章结尾的做法不同,天才小熊猫的软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文章一开始就能见到产品,植入非常显眼。这种“光明正大”打广告的做法,粉丝和厂家都很开心:在品牌商看来,文章中产品曝光越多越好;在粉丝看来,反正都是广告,何必要遮遮掩掩?90后、0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直接。

2.产品变故事道具

天才小熊猫的广告之所以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原因就在于他找到了一种很巧妙的解决办法——把产品作为故事的道具,渗透到故事之中。这么一来,反复提及产品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3.有贴近生活的元素(www.xing528.com)

这篇文章的爆点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柚子!读者带着好奇心戳进来,就是要看他是如何做手机壳的。如果他分享的只是用普通材质做的手机壳教程,就毫无新鲜感。选择柚子作为材质,立刻打开了脑洞。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开脑洞要始于常见事物,才能“平中见奇”。纯粹打开科幻般的脑洞,反而会因为太遥远、过于烧脑而起不到作用。

4.通过波折情节完成场景化广告

这是一个注重消费体验的时代,现在的产品广告,都在提倡场景化、体验化、具象化。天才小熊猫之所以脑洞开得很大,就是为了给产品植入创造空间。为读者提供超乎寻常的故事体验,只是为了将产品的功能和独特之处“映射”遍。

【痛点解析】

该案例的爆品驱动因素:猎奇——有趣。

天才小熊猫的脑洞奇大无比,他坚持内容为王,擅长将段子巧妙融入创意,有效地保证了文章的趣味性。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设计紧张曲折,可读性非常高,且频繁出现广告而不招人反感,这就是厉害之处。

这篇长微博文章实质上是一篇软文,它的广告主华为公司。而华为这次主推的是华为荣耀6PLUS.华为荣耀6PLUS是价格为2000元以下的手机,目标人群显然是年轻群体,年轻人消费能力不如中年人,他们的挑剔能力却一点不逊于中年人。他们热爱时尚,喜欢新鲜事物,但他们不喜欢严肃的事物,讨厌企业一本正经地吹牛讲故事,普遍抱有“你若装逼,我为你生猴子;你若端着,我便无感”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长微博的发表时间也别具匠心,2015年1月,也就是春节前夕,这个时间是消费高峰期。年轻人年末都有积蓄,也舍得为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换部手机。广告商选择这个时间点投放微博广告,迎合了市场需求。

陈/轩/点/评

玩脑洞是一个满足猎奇心、引发尖叫的好方向。一些脑洞大开的搞笑文章,更容易吸引关注并自动转发。现在人们对幽默轻松的东西格外关注,为什么?看看“脑洞”一词的来源就知道了:“脑洞”是由脑补衍生出来的词语,指“脑袋破了很大一个洞,需要用超强的想象力来填满”。现代人普遍压力很大,平淡无趣的现实,让人的脑袋普遍“破洞”,迫切需要由别人的想象力来填充。这就是脑洞大开的文章广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